-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感染20
真菌:氟康唑、酮康唑、二性霉素B。 厌氧菌:青霉素类(除脆弱杆菌外大多数厌氧菌对青霉素G敏感);先锋霉素族:头孢类;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四环素族;万古霉素族(治疗难辩梭形芽孢杆菌引致的伪膜性肠炎);利福平(除少数梭形杆菌和梭形芽孢杆菌不敏感外);杆菌肽(对伪膜性肠炎有效)。 课堂小结 1.外科感染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浅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脓毒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5.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6.抗菌药的原则 * 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是由常见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是指一般性感染的病菌以外的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 (7)重症炎症反应者应用短程激素和炎症介质抑制剂。 * 掌腱膜与第三掌骨相连的纤维结构将此间隙分隔成桡侧的鱼际间隙与尺侧的掌中间隙。示指腱鞘炎可蔓延至鱼际间隙感染;中指与环指腱鞘感染,则的蔓延至掌中间隙 * 特别是曲霉菌、毛霉菌有嗜血管性,易导致血管栓塞,组织进行性坏死 破伤风毒素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高、自汗等。 三、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6-12天。24小时至数周或数月。 新生儿7天左右。 (二)前驱症状:疲倦、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 安,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发射亢进。 (三)典型症状:肌肉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痉挛。 1.下行型:嚼肌→面肌→项肌→躯干→四肢→膈、 肋间肌。 2.上行型:受伤肢体→躯干→面肌。 3.各部肌肉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的表现 (1)嚼肌僵硬: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2)面肌僵硬:蹙眉,口角下缩、以至苦笑面容 (3)颈后肌僵硬:项部强直,头向后仰,不能点头等。 (4)腹背肌僵硬:腹肌呼吸运动受限,躯干不能前弯,以至典型的角弓反张。 (5) 四肢肌僵硬:伸屈运动受限。 (四)全身性肌痉挛 诱发因素:轻微接触、声、光、饮水等。 发作状态: (五)神志:大多清醒,表情痛苦。 (六)并发症(主要死因) 1.窒息:系喉、胸、膈等肌肉痉挛和痰液堵塞气道所致。是进展期的主要死因。 2.肺部感染:由于痰液存留,肺不张所致。表现高热。 3.自我咬伤:舌、口颊部等。 4.尿潴留:较少见。 5.其他:脑缺氧所致昏迷;强烈的肌肉收缩所致骨折及肌肉损伤。 (七)重症提示: 1.潜伏期过短,不足48小时; 2.全身痉挛发作早:从张口困难到全身发作不足24小时; 3.持续时间长,超过1分钟,或发作即造成窒息,或发作频繁; 4.出现高热、肺部感染、心动过速或神志不清者; 5.用一般镇静剂难以缓解者。 “苦笑”面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破伤风的症状典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有外伤史,伤后出现肌紧张,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等应考虑此病。 1.化脓性脑膜炎:角弓反张和颈强直,无阵发性痉挛;颅内压增高,神志不清。 2.狂犬病:疯狗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恐水。 3.其它:子痫,癔病,颞下颌关节炎。 ?五、预 防 1.伤口处理:早期彻底清创,改善 局部循环,是预防发生的关键。 2.自动免疫:类毒素,皮下注射3次,每次0.5ML,1次,4-8周后,2次注射,0.5-1年3次注射。维持10年免疫力。以后5年注射一次能保持足够的免疫力。 3.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有效期10日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六、治 疗 治疗原则: 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 (一)清除毒素来源 彻底清创,用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并开放引流。 (二)中和游离毒素 1. TAT总量1-6万u,分别由肌肉注射与静脉滴入。 2.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u深部肌肉注射。用一次。 3. TAT4500u+0.9%NaCl 2ml 蛛网膜下腔注射。 以上均为一次治疗完成。其根据:TAT不能中和已经结合神经组织的毒素,加大剂量并不能减轻症状。 ?? (三)控制和解除肌痉挛 1.?病室:安静,避声、光。 2.?轻者: 地西泮10mg 3—4/d iv 苯巴比妥钠 0.1—0.2g im 10%水合氯醛20—40ml灌肠/ q4—6h,交替 氯丙嗪 50—100mg im q6h 3.重者: 冬眠Ⅰ号合剂(杜100mg,氯.异各50mg)加入5%G.S 250ml iv 频繁抽搐者尚可用硫喷妥钠0.5g im或iv,但需密切观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油田开发与分析研究知识问答汇编.doc VIP
- 2025陕西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答案.docx VIP
- NFPA 110-2019 国外国际标准.pdf VIP
- 宿舍规章制度十条.docx VIP
- (2025)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pdf VIP
-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docx VIP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7月期末)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pdf
- DB36∕T 1601-2022 猪场粪污异位发酵处理技术规程.pdf VIP
- 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科研基金申请撰写策略》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