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创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复习指导与练习 教学目标:感受命题类型,体会解题思路 教学步骤: 一、例题感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章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知识储备 ??? 了解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出现的思想概念。 ???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 规范答题,探究题题型的答题方法。 三、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 ??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 ???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 ?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 ?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 ??? ?荀子曰:“义与利也,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 ??、???????? ??、???????? ???。(3分)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6分) ? 答:(1)义利兼顾(义利并重、义利并举)义以生利? 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2)示例:当今社会,儒家“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猪肉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 ? 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委上》) ???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 孔子和孟子认为应该怎样侍奉父母?(4分) 答: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 (2) 请结合孟子的观点谈谈应该怎样修身?? (5分) 答: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就能侍奉好父母,反之就不能侍奉发父母。侍奉父母是所有服侍工作的根本。守护自己而使自己归于仁义礼智,就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守护自己是人一切操守的根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