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听孔子讲平衡人生 “主题摘要”式 一、天命 八、习礼 二、人性 九、治学 三、人品 十、施教 四、历史 十一、干禄 五、谋生 十二、闻达 六、处世 十三、富贵 七、修行 八个专题 一、孔子是谁 二、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平衡人生 三、设立人生目标 四、进行自我修炼 五、心怀感恩 六、积极参与社会 七、展现人文之美 八、寻找人生的平衡点,中庸之道 推荐书目: (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二版 (2)《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2002年9月,第一版 (3)《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4)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一版 专 题 一 孔子是谁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影像) “丧家狗”的出典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一、孔子像:一个山东大汉的想象 二、孔子的出身和成分 三、孔子的姓名和家庭 四、孔子的籍贯:出生地和居住地 五、孔子的一生 六、活孔子和死孔子,真孔子和假孔 子 司马迁写《史记·孔子世家》,他在赞语里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一、孔子像:一个山东大汉的想象 第一,孔子是个大个子。 第二,孔子有颗圆圆的大脑袋 。 第三,孔子腰间佩剑,两手当心,哈点腰,身体略向前倾。 (磬折) 二、孔子的出身和成分 我祖上是宋国贵族,查三代,是鲁国武士,本人成分是鲁国布衣,出身卑贱,血统高贵。 孔子的祖上:孔父嘉 (宋国大司马) 孔父嘉的后代:孔防叔 “畏华氏之逼而奔鲁” 孔防叔的长子:孔伯夏 (孔子的爷爷)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鲁郰邑宰 )(偪阳之役) “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三、孔子的姓名和家庭 司马迁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 叔梁纥 (孔子的父亲) 施氏 (正室 生九女) 姓氏不详 (妾 生孟皮) 颜徵在 (生孔子) 仲尼是行辈加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鲁哀公的悼词称他为“尼父”。(《左传》哀公十六年) 四、孔子的籍贯:出生地和居住地 孔子为“郰人之子”(《论语·八佾》3.15) 孔子他姥姥家是颜氏。(阙里) 古人最重亲戚,第一是血亲,第二是姻亲,第三是拟亲(即普通说的干亲)。孔门弟子有八人出自颜氏。(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相、颜之仆、颜哙、颜何) 五、孔子的一生 (1)1—34岁,孔子居鲁(前551—518年) (2)34—35岁,孔子出国。 (3)36—50岁,孔子返鲁,退修诗书礼乐,又教书育人做学问。 (4)51—54岁,孔子仕鲁。 (影1) (5)55—68岁,孔子宦游列国(影3) (6)69—73岁,孔子返鲁。 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2.4) (1)1—34岁,孔子居鲁(前551—518年) 3岁丧父,17岁丧母。 19岁时去了宋国,20岁生子(鲁昭公派人送来鲤鱼祝贺。孔鲤,字伯鱼。) 青年时代,干过社会底层工作,如给季氏看仓库、算账、管理放牧牲畜。 司马迁说孔子:“常陈俎(zǔ)豆,设礼容”。 (《孔子世家》) 俎是切肉的小几,豆是盛羹酱的器物。两者有铜制的,也有木制的。代指祭器。 子贡在孔子死后说,“文武之道”,散落民间,夫子没有固定的老师。 27岁向郯国国君郯子请教过去职官制度、典籍历史等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