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讨和剂玉池散针对60例牙痛患者的临床疗效.doc

探讨和剂玉池散针对60例牙痛患者的临床疗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和剂玉池散针对60例牙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和剂玉池散针对60例牙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观察和剂玉池散针对牙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布洛芬治疗,治疗组采用和剂玉池散治疗,3d为1个疗程。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7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和剂玉池散不仅能有效、及时地减轻患者的牙痛症状,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痛;和剂玉池散: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672—2723(2013)09-063l-02 牙痛为牙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在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相当于中医学“牙宣骨槽风”范畴[1]。西医对牙痛的治疗往往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效果欠佳。2012年1月 2013年6月,我们采用和剂玉池散治疗牙痛3O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l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I d,最长15d。深龋牙痛l3例,急性牙髓炎17例。 治疗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5d,最长18d。深龋牙痛12例,急性牙髓炎l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病例的诊断均参考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牙痛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运用甲硝唑0.2g、布洛芬200 nag,每日3次,口服。 治疗组给予和剂玉池散,早晚刷牙前,以牙刷沾水并甩干,沾适量牙粉坚持刷牙2-3分钟,再以清水漱口。每日早晚各使用一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牙痛症状消失,半月后无复发;有效:牙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疼痛程度比治疗前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安全性评价 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停药后症状消失。治疗组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ALT、BUN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牙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多由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病所引起。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审,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其辨证前贤论述颇多,如《临证指南医案》认为:“牙证不外乎风、火、虫、虚,此言其痛耳。”张景岳指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日火,二日虫,三日虚。”[2]中医学认为牙痛有虚实之别,主要与阳明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则“不通则痛”。《诸病源候论》日“:手阳明之支脉人于齿,足阳明之支脉又遍于齿”。故治疗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合谷为手阳明经穴,有通调经气、清泻阳明之效 ,《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故其为治疗牙痛之要穴和验穴。所配内庭为足阳明经穴,以加强清泻阳明郁火之功;下关、地仓、颊车均为阳明胃经之穴,取之标本同治。 本次观察表明,和剂玉池散针对牙痛镇痛效果明显,具有速效、简便、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刚.徐国榕.中医口腔病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l53一l56 [2] 吴芳芳,武瑾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痛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6(8):21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2013 年第 23 卷第 9 期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