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光纤通信的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光纤通信的发展

浅谈光纤通信发展趋势 光通信一直是推动整个通信网络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本世纪前十年的发展趋势是纳米技术、光交换技术、无源光网络和虚拟光纤技术,而代表第五代光纤通信的则是光孤子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所涉及的范围, 无论从影响力度还是影响广度来说都已远远超越其本身, 并对整个电信网和信息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演变和发展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信网和信息业的未来 大格局, 也将对21 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光通信的未来——光孤子通信系统 在常规的线性光纤通信系统中, 光纤损耗和色散是限制其传输容量和距离的主要因素。由于光纤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 光纤损耗已接近理论极限, 因此光纤色散已成为实现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的“瓶颈”, 亟待解决。人们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来探讨, 发现由 光纤非线性效应所产生的光孤子可以抵消光纤色散的作用, 利用光孤子进行通信, 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形成了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 也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前进, 光通信在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发展进程中,遇到了光纤损耗和色散的问题, 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科学家和业内人士受自然界的启发, 发现了特殊的光孤子波,人们设想在光纤中波形、幅度、速度不变的波就是光孤子波。利用光孤子传输信息的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 真正做到全光通信, 无需光、电转换, 可在超长距离、超大容量传输中大显身手, 是光通信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3、国内外光孤子通信走向实用的动态 ( 1) 光孤子通信研究的三个阶段 ①1973 至1980 年为第一阶段 首先将光孤子应用于光通信的设想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A.Hasegawa于1973 年提出的, 他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 大胆地预言了在光纤地负色散区可以观察到光孤子的存在, 并率先开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拉开了这一阶段以理论研究的序幕。 ②1981 至1990 年为第二阶段 主要工作是关键部件的研制。自从70 年代初提出光孤子的概念以来, 由于以后的十多年未能有效地观察到光孤子的存在, 直到1983 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Mollenauer 研究小组首次研制成功了第一支色心锁模孤子激光器CCL, 从而揭开了实验研究的序幕。 ③1991 年至今为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建立实验系统并向实际应用迈进。在这阶段, 半导体激光器和EDFA 在光孤子通信试验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拉开了光孤子通信走向实用化的序幕。科学家认为, 本世纪初, 全光通信将走向实用化。 ( 2) 光孤子通信在美国和日本的实用化进程 在全世界范围, 全光通信系统已在横跨大西洋的TAT- 10 系统和横跨太平洋的TPC- 15 系统上首先应用。在光孤子通信领域, 美国和日本拥有领先地位。 ①美国 美国贝尔实验室Mollenauer 研究小组的实验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孤子实验系统, 他们首次检测出脉宽为10ps 的光孤子经10km 传输无明显变化, 从而首次从实验上证实了光孤子传输的可能性。美国贝尔实验室已成功地将激光脉冲信号传输了5920km, 还利用光纤环实现了5Gbit/s 、传输15000km 的单信道孤子通信系统和传输11000km 总码速达到10Gbit/s 的双信道波分复用孤子通信系统; 美国光谱物理公司已制成能产生4X10- 13s 的孤立波脉冲信号器件。 ②日本 1995 年, 在日本东京地区的光纤局域网上, NTT 公司首次实现了10Gbit/s 、2000km 的光孤子现场直通测试, 从而将实验室内的实验转升为现场实验, 在实用化进程中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日本利用普通光缆线路成功地进行了超高20Tbit/s、远距离1000km 孤立波通信;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在1992 年推出速率为10Gbit/s、能传输12000km 的直通光孤子通信实验系统。 ( 3) 光孤子通信在中国 ① 1994 年“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通过鉴定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具有增益高、噪声低、增益特性与光偏振状态无关、在多路系统中信道交叉串拢通常可以忽略等一系列优点,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光端机的发送端加后置式掺铒光纤放大器, 在接收端加低噪声前置掺铒光纤放大器, 就可以使2.488Gbit/s 系统具有跨越100 ~250km 无中继距离的能力, 并可大大降低中继成本。 ②1999 年“OTDM 光孤子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成功研制了增益开关激光器和2.5Gbit/s 的RZ 脉冲光接收机,并在以下各技术领域取得成功: a. 采用色散补偿光纤对光脉冲进行压缩; b. 采用2.5Gbit/s ~20Gbit/s 的光信号复用; c. 从20Gbit/s 的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