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输尿管末端狭窄在脊髓损伤继发肾积水中的临床意义.doc

输尿管末端狭窄在脊髓损伤继发肾积水中的临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尿管末端狭窄在脊髓损伤继发肾积水中的临床意义

输尿管末端狭窄在脊髓损伤继发肾积水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尚庆亚,黄晓东,曹锦辉,张敏光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华宇医院泌尿外科,浙江绍兴 312030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继发肾积水的机理及输尿管末端梗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报告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肾积水的检查及治疗,分析膀胱病变对输尿管末端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肾积水可以由输尿管梗阻引起,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有效的处理能够延缓上尿路的损害。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继发肾积水中,膀胱病变导致的输尿管末端狭窄是其中一种病因,而不仅仅是膀胱输尿管返流,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肾积水;输尿管末端狭窄 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上尿路损害及尿路感染是远期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明确引起肾积水的机理,采取合适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2007年2月收治2例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病例1:女,37岁。胸11截瘫后4年,双侧腰部胀痛1周入院。患者平时自己清洁导尿,白天4-5h 1次,夜间导尿1次,每次导尿量小于400mL。体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双肾区扣击有不适感,双肾未及,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1级。尿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肾功能尿素氮(BUN)5.53mmol/L,血肌酐(Cr)94Μmol/L。B超:右肾集合系统分离2.91cm,右输尿管中上段内径1.27cm;左肾集合分离4.84cm,左侧输尿管全程扩张,上段内径1.6cm,下段1.3cm;膀胱壁增厚,充盈时1.05cm,膀胱容量约500mL。尿路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 KUB)及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helography, IVP)左侧肾盏杯口变钝,右侧肾盏杯口向上弓起,双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下段不显影。膀胱造影,双侧输尿管无返流。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 MRU)提示双侧输尿管末端梗阻。入院后,给予置留尿管、抗感染等治疗,2周后复查B超,肾积水无改善。膀胱镜下左侧双J管置入术,右侧插管受阻,行输尿管内切开术,置留双J管,术中见左输尿管口滤泡状增生,病理报告:尿路上皮乳头状病变,局部上皮轻度异型增生。2周后复查,右肾集合系统分离2.1cm,左肾集合系统分离3.4cm。 病例2:男,44岁。胸11-12截瘫后8年,血尿10d入院。平时尿失禁,外戴集尿器排尿。体查:一般情况好,脐上1.5cm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尿常规WBC,RBC,亚硝酸盐阳性,可见成堆脓细胞。肾功能Cr 91Μmol/L,BUN 7.11mmol/L。B超双肾形态规整,右侧集合系统分离2.95cm,左侧集合系统分离1.2cm,双侧输尿管中上段轻度扩张,膀胱壁厚1.8cm,内见多个结石影,最大的3.5cm×3.2cm,膀胱内无明显尿液。KUB+IVP膀胱区见团块状多个结石影,右侧肾盏杯口变钝,输尿管末段狭窄,中上段轻度扩张。经抗感染,解痉等治疗,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膀胱呈球状,直径约6cm,壁厚2cm,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增厚,腔内充满结石,无明显尿液,双侧输尿管口不能看清楚。术后1周后行膀胱造影未见膀胱输尿管返流。术后3个月复查B超肾积水稍减轻。 2 讨 论 由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ery, SCI)的病因治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所以其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及治疗成为影响预后的主要问题。但是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了解尚不全面,因此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基于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和治疗,以达到平衡膀胱是目前普遍的认识。 SCI继发肾积水的机制,一般认为神经损伤后导致膀胱尿道调节功能障碍,逼尿肌及括约肌功能不协调,膀胱不能排空,剩余尿增多;同时逐渐出现膀胱壁代偿性增厚,膀胱压力继续增加,最终出现输尿管返流和肾积水。Webb[1]及Styles等[2]认为上尿路扩张并不是引起膀胱压力增高的主要因素,而是和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频率及发生率密切相关。刘根林等[3]也观察到3例患者单纯置留尿管并不能改善患者肾积水,加用胆碱能阻制剂短时间可见明显效果。本组2例患者,在无明显残余尿的情况下,均出现输尿管末端狭窄引起肾积水,和膀胱病变有明显的关系,经过解除梗阻和消除炎症刺激因素的处理,肾积水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进一步证明了对病因的判断。神经源性膀胱继发输尿管末端狭窄的诊断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合持续下尿路尿液引流肾积水不能减轻的临床表现。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