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The Wenxuan Scholarship and Its Affiliated Studies
Throughout Histor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Literature
By
Qian Zhenyu
Supervisor: Prof. Wang Liqun Guo Baojun
May, 2015
摘 要
钱钟书《管锥编》云:“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 ‘易学’、‘诗学’等
或《说文解字》之蔚称‘许学’者,惟‘《选》学’与‘红学’耳。寥落千载,俪坐俪
立,莫许参焉。”此语足以表明选学之价值。王书才《昭明文选研究发展史》一书是
第一部通观历代选学的学术著作。本论文在王书之后,拟对历代选学再做审视。
第一章:通过对《大唐新语》和新旧《唐书》相关史料的分析,认为《旧唐书·李
邕传》关于李善“尝受《文选》于同郡人曹宪”的记载,仅为孤证。结合学界关于曹宪
《文选音义》和李善注文本及音注关系的研究成果,认为李善师承曹宪之观点,尚需进
一步论证。李善注之所以形成以“释事”为主的注释特征,与当时类书的编纂和宫廷诗
歌注重“事”、“文”结合的二元结构有关。五臣注对李善注的反动,不是五臣主观上欲
回归汉魏以来集部注释的传统,而是与初盛唐时期诗风嬗变有关。经过考证,李善乾封
年间的外出地,乃《旧唐书·儒学传》记载的经城,外出性质应为贬谪。据 《册府元龟》
和贺兰敏之墓志的记载,可知李善生平两次担任崇贤馆直学士和秘书郎(兰台郎)。通
过对《文选钞》和陆善经注的文本细读,发现《文选钞》对解题的重视已为理性自觉,
且五臣注之解题有明显沿袭《文选钞》的痕迹。《文选钞》的散佚,与其未能进入唐代
官方图书系统有关。陆善经注之简约特征,是其有意识追求的结果。通过对陆善经的注
骚类部分与洪兴祖《楚辞补注》做了互读,发现两者暗合之处颇多,可证明陆善经注骚
类部分的价值。揭示了姚合诗歌化用《文选》之处,并做了句图分析,从中可见晚唐诗
人仍重视《文选》,然有意淡化借鉴痕迹。
第二章:《文选》一书在北宋初期尚有继续经典化的趋势。范、欧、王三人的科举
改革,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对北宋初期社会崇尚《文选》现象的正面对抗。孙复、石介、
胡瑗、李觐、周敦儒、邵雍、张载、二程等人,皆直接或间接为此种对抗营造声势。同
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的苏轼,在其中亦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此种对
抗的政治意味大于文学意味。通过对宋人集部注释学的研究,证实了王安石改革之后,
《文选》一书在北宋时期的文学影响仍在继续。并据大量史料和相关记载,论证了南宋
时期《文选》一书有恢复经典化的倾向。通过对宋代《文选》考证现象的分类探析,发
现宋人对《文选》文本的考证较为谨慎;考证李善注的热情高于五臣注,且大多成立;
I
考证五臣注之误大多不能成立。其中方崧卿《韩集举正》有关《文选》的考证,可以得
出毋昭裔本五臣注正文已经参据李善注正文的结论。通过对宋代集部注释学征引《文选》
情况的考察,发现宋人仍然视《文选》为重要借鉴对象,李善注征引语源的注释精神,
已深入宋代集部注释学。以唐宋诗歌为背景,追寻“草称王孙”、“梅称驿使”、“月
称望舒”和“山水称清晖”语境形成过程,认为陆游所谓 “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
专意此书。故草必称 ‘王孙’,梅必称 ‘驿使’,月必称 ‘望舒’,山水必称 ‘清晖’”
的四个例证并不成立,但是不影响其结论的合理性。陆游的认知观念的背后,恰是《文
选》在南宋初期经典化的体现。
第三章:明代立国至天顺,近百年间,文选学极端寥落。成化二十三年(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