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德元帅祖籍源流考
世传及一些书籍资料均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祖籍是广东韶关,但韶关八县三区,具体是何县何村,何时入川,却一直没有文字资料确认。经查仪陇马鞍同治十三年《朱氏族谱》、政协仪陇县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编辑的资料均证实,朱德元帅的近代祖确在乳源县,居住村庄是乳源龙溪枫树坪、梯下,居住时间二佰年,是从乳源梯下入川。
一、元帅先祖与乳源岭头朱氏
据四川朱香儒(朱香儒离休前任重庆九龙坡区城建工委主任,九龙坡科技协会委员,九龙坡园林协会秘书长,九龙坡土建勘测学组组长)1994年亲笔续修的《沛国堂朱氏续修家谱》初稿明确记载:朱德元帅的先祖朱聪一郎、朱万一郎于明正德年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紫金山笋竹坝瓦子街徙居广东韶州府乳源县龙溪枫村坪,后又移居梯下。按谱记载:朱聪一郎取林氏夫人,殒后夫妇同葬梯下上坳岭;朱万一郎于明正德年间生于上杭,随父迁居广东韶州府乳源县,取张氏夫人,殒后同葬乳源梯下合众墩,两位为迁粤一、二世祖。从明弘治年(1488—1505年)至今五百年长,四川离乳源两千多公里,如果没有家谱明确记载,后人是无法考知先祖所居之详址,坟茔葬在何处的。
从仪陇档案馆收藏的马鞍《朱氏家谱》得知,朱德元帅的近代祖朱仕耀于清康熙四十五年甲午(康熙甲午年应为五十三年1714),从乳源梯下入川,首迁地是四川顺庆府广安县龙台寺,然后再迁仪陇马鞍。从明弘治年间至康熙甲午年整二百年,若按二十五年为一代计,朱仕耀的先祖在乳源枫树坪、梯下整整繁衍了八代人。
乳源岭头朱氏的开族始祖朱亮,授诰朱明二郎,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从福建汀州府长汀县迁乳源岭头立业,比朱聪一郎父子约早30余年,两支朱氏迁粤时间虽有先后,然而,其在闽是同宗共祖,同源于朱熹四代孙朱浚。故,朱聪一郎及其后裔的世系排行(字辈)与乳源岭头朱氏相同,即:“法福万海崇仕克,有上成文化朝邦,贤才一品君相会,衣冠世代永隆昌 ”。 仪陇朱仕耀的后人,在字辈的后两句按原韵新编“世代书香庆永锡,贻谋继述耀前章。”其原因可能是清后期因战争及社会动荡,粤川两地失去联系,乳源续修族谱所编的字辈无法传给仪陇,他们只好另起续上。关于世系排行,经查《仪陇揽胜》朱德故里行“伟人足迹”篇(李传元,李英才著)和谢储生的《青年朱德》一书所载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字音同字异或前后错位。这些出入,纯属当时转抄笔误造成。
对世系字辈中前两句个别字不同的问题,仪陇朱仕耀的后人朱香儒认为:“朱仕耀入川时可能没带族谱,后来乳源在嘉庆十七年壬申岁(1812年)送谱入川到仪陇,将世代祖名并世系字辈都抄录,可能抄时字体不太正,个别字失辩成错。从老谱中查得广东乳源朱氏世系字辈编写情况,证实马鞍朱氏世系字辈前两句中个别字不同纯属抄写时笔误。从朱德元帅故里展出的世系表中可以看到,朱德元帅的祖父邦俊,属“邦”字辈,排老三,五兄弟,即邦彦、邦余、邦俊、邦兴、邦玖。以此往上推,朱仕耀应属“上”字辈。若按乳源岭头朱氏的字辈排,朱德元帅应为“才”字辈。
从族谱看,乳源岭头朱氏和仪陇两支朱氏,(文先支和仪陇大寅打油湾朱秉璋支,即朱明魁村朱氏)均同宗共祖,同出于宋朝理学大师朱熹,属朱熹长子朱塾后裔,这与乐昌秀水的老谱所载完全一致(岭头的族谱毁于文革),(仪陇揽胜)“伟人足迹”一文所载与仪陇档案馆收藏的朱氏族谱基本相同,如下:
分支蜀北,自先世文先公移居兹土,世务农,数传而至于公……。
据朱氏家谱记载,朱氏辈序为:
发福万海崇仕先,
友尚文成荣朝邦。
世代书香庆永锡,
贻谋继述耀前章。
二、朱仕耀入川年份推考
朱仕耀入川的首迁地广安县龙台寺,朱仕耀的墓亦在其中。我们在2003年6月17日与朱香儒、朱明魁等四人亲往,龙台寺已拆,六十年代建成了粮仓,朱仕耀的墓及其后人已迁往他处。如能找到朱仕耀的墓,或许可从碑文中看到迁徙的情况。仪陇马鞍镇1982年建成朱德纪念馆,并将元帅故居向游人开放,其展出的好些资料对考证其上源世系有直接的作用。
入川世祖朱文先的坟墓在1933年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原碑已被砸烂,不复存在,1994年重修后也没完全恢复原样。这使我想起一本什么杂志介绍毛泽东主席家的祖坟也遭到同样的破坏,时间也大致在那个时候。他们在战场上斗不过共产党的红军,竟以如此低劣的手段妄想挽回他们的失败,纯属流氓之举,何似政党所为!墓是泥坟,正面仍以卵砌起,亦不高,重修时只在正面立了一块石碑,中间以约三寸见方的大字刻着“入川二世祖朱公文先老大人之墓”,左边刻有铭文,曰:
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春,朱仕耀携眷自广东韶州府乳源迁四川顺庆府广安龙台寺,林氏祖母抚育六子存五人,即承先、开先、兰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