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藥理學的基本原理
一、作用機轉 非專一性作用(Nonspecific Action):是指藥物作用不經由特定受體,如制酸劑中的鎂鋁錠可中和胃酸,重金屬螯合劑可結合鉛(Pb2+)、汞(Hg2+)。 專一性作用(Specific Action):是指藥物作用在特定部位,主要有受體(receptors)、酶(enzymes)、離子通道(ion channel)及離子幫浦(ionpump),如降血壓藥Propranolol作用在β受體、降血脂藥Lovastatin抑制HMG CoA還原酶、降血壓藥Nifedipine抑制Ca2+通道、強心劑Digoxin抑制Na+-K+幫浦等。 二、作用性質 致效劑(Agonist):能活化受體引起內生性活性(intrinsic activity)或效能(efficacy)的藥物。 拮抗劑(Antagonist):可阻止致效劑與受體結合,抑制受體的活化反應,又稱阻斷劑(blockers)或抑制劑(inhibitors)。可分為競爭性(competitive)和不可逆性(irreversible)拮抗劑。競爭性拮抗劑與受體形成可逆性結合,增加致效劑濃度即可克服此抑制作用,結果使劑量反應曲線向右移,但不會改變最大藥效,如d-Tubocurarine與ACh。非競爭性拮抗劑是以不可逆方式或鍵結於受體第二個部位,即使增加致效劑濃度也無法逆轉抑制作用,結果降低最大反應,如Phenoxybenzamine。 部分致效劑(Partial Agonist):效能比致效劑弱,反而會競爭性地抑制致效劑而引發拮抗反應。例如Acebutolol。 ?受體(receptors) 一、受體的種類 離子性受體:當神經傳遞物質或藥物與受體結合後,可使通道開啟而引發離子流動,造成膜電位改變而產生細胞的生理效應。例如GABA與GABAA受體結合,引起氯離子內流而造成過極化,達成中樞神經抑制作用。 磷酸酶相連(Kinase-linked)受體:如胰島素受體。 (一)位於細胞膜表面的受體 G蛋白偶合(G Protein-coupled)受體相連,並透過細胞內第二信差(Second Messenger)以達到細胞內的生理效應,第二信差中的cAMP、IP3、DAG、cGMP和Ca2+等。 以cAMP作為第二信差:如β腎上腺素性受體、H2受體、PGI2受體等;cAMP可被磷酸二酯酶(PDE)分解成5-AMP,降低細胞內生理效應。 以IP3、DAG作為第二信差:如α1腎上腺素性受體、H1受體、蕈毒鹼(M1)受體、血栓素A2(TXA2)受體等。 (二)位於細胞內的受體 細胞內受體係指具有高脂溶性或以膽固醇作為前驅物(precursor)的荷爾蒙製劑。受體在細胞質者,如Prednisolone;受體在細胞核者,如Thyroxine。 (三)位於突觸的受體 突觸前受體又稱自體受體(autoreceptor),以負迴饋(negative feedback)機轉來抑制釋放突觸裂隙(cleft)的神經傳遞物質,如α2、5-HT1A等受體。 二、藥物與受體的結合力量 藥物與受體的結合力量大小稱為親和力(affinity),兩者之間形成之化學鍵包括下列四種: 共價鍵(Covalent Bonds):結合力甚強,會形成不可逆結合。 離子鍵(Ionic Bonds):正負電荷之靜電會相互吸引,可逆結合。 氫鍵(Hydrogen Bonds):暫時可逆結合。 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s):結合力最弱。 ?藥物的效應與安全性 一、劑量與血中濃度的關係 最小有效濃度所需時間稱為起效(onset);藥物濃度高於最小有效濃度期間即為作用期(duration);藥物濃度減為原來一半的時間為半衰期(t1/2)。 穩定的血中濃度(steady-state of concentration; Css)是指重複固定劑量多次給藥,當排泄速率與給藥速率相等時。 Css = Ro / Cl Css = Ro / Ke × Vd Ro = Css × Cl = Css × Ke × Vd Ro:表示給藥速率Cl:表示清除率 經過3.3個半衰期,藥物濃度可達到最終穩定的血中濃度的90%,故可推測5~7個半衰期,藥物濃度可達到最終穩定的血中濃度。為維持穩定的血中濃度需重複給予多次劑量即維持劑量(maintain dose),而維持劑量與清除率(Cl)、穩定的血中濃度(Css)、給藥間隔時間(T)成正比,但與生體可用率(F)成反比,亦即清除率愈快、穩定血中濃度愈高、給藥間隔時間愈長、生體可用率愈低時,則藥物之維持劑量愈大。 D = Css × Cl × T / F D:表示維持劑量T:表示給藥間隔時間F:表示生體可用率 二、劑量、效應與安全性 分析藥效的方法是以反應的大小相對於劑量的對數值來作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