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科研方法-俞守义课案
前 言 只有经过正规科研设计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1.伤寒: 1880年由艾伯发现发现伤寒杆菌 ,16年后(1896年)开始广泛应用,但过了66年(1962年),才由南斯拉夫伤寒全国委员会通过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才作出适当评价。 2.卡介苗: 1921年问世,30年后(1951年)经现场评价,才作出肯定结论。 3.脊灰苗: 1909年发现病原体,45年后(1954年)其疫苗问世,经现场评价,才作出肯定评价。 4.百日咳: 1900年发现病原体(痰涂片),用甲醛灭活制成疫苗,初期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46年后(1946年)经大规模现场调查1万人,严格分组,最终证实其效果。 5.英年早逝: 2006年,一位权威性的作者误报:中关村、北大、清华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3岁 (2004年全国普查的平均年龄为73岁)。 一、科研设计的 一个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必须尽量使实验效应(effect)是处理因素(treatment factor)所引起,即: T → e 二、临床科研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 两组间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原则 用公式表示如下: 基本原则的公式表示 T1+N1 Te1+Ne1 T2+N2 Te2+Ne2 N1=N2 T1 T2 : 处理因素 Te1 Te2 : T产生的效应 N1 N2: 非处理应素 Ne1 Ne2 : N产生的效应 例1 食管癌的病因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例2 新生儿黄疸是否与母亲临产时使用催产素有关? 1972年~1986年争论14年,6篇支持,6篇反对。 台湾妇产科一位学者从1986年5月~12月按下列标准从就诊病人中选取206例合格病例,进行各种条件严格控制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队列研究设计应规定明确的纳入与排除研究标准。 纳入标准:孕妇健康、胎儿足月、经阴道生产,胎儿为单胎头位,新生儿出生后至少能在婴儿室观察5天。 排除标准:有溶血性疾病与低体重婴儿。 2.分组 根据产妇的生产情况,206例分成三组: Ⅰ组:60例,完全由催产素导产;实际为暴露 组,为暴露I组。 Ⅱ组:95例,自然生产加催产素催产;实际也是暴露组,为暴露II组。 Ⅲ组:51例,完全为自然产程,未用催产素,这为非暴露组。 ------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均衡性 作者把三个组之间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变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在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表1 三组之间主要变量的比较 2.三组新生儿总血清胆红素水平(计量资料) 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一、第三、第五天的总血清胆红素,用t检验处理,未见显著差异(P>0.05)(表2)。 表2 三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10mg/dl,x±S) 3. 三组新生儿高胆红血症比例的比较 (计数资料) 如果把1次或多次的血胆红素值≧10mg/dl作为高胆红素血症,则三组新生儿之间的高胆红血症的比例,用χ2检验无显著差异。如果把这个“界线”定为≧12mg/dl或≧15mg/dl,三组之间仍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3) 。 表3 三组新生儿高胆红血症的发生率 ------结论 由上述结果,作者认为如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催产素量不多,输入的溶液又含有电解质,也即如上述研究中的给药方式,则新生儿高胆红血症与应用催产素无关。 根据设计原则提出的四种设计模式 T与N四种不同关系的临床设计方案 ﹡T1 + N1 e1 + n1 ﹡T2 + N2 e2 + N2 ﹡(正 确) ②T与N四种不同关系的临床设计方案 ﹡T1 + N1 e1 + n1 ﹡T2 + N2 e2 + N2 ﹡(正 确) ③T与N四种不同关系的临床设计方案 ﹡T1 + N1 e1 + n1 ﹡T2 + N2 e2 + N2 (二)对照、随机、重复原则 对照: 是研究工作成败之关键; 对照组、试验组必须保持均衡一致!可比性; 是控制各种混杂因素的基本手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吕源教授话语分析_与_管理研究.pptx
- 向心力和转动惯量系列实验.ppt
- 丰台区2016年初三毕业及统一练习.doc
- 向死而生的教育韵味.ppt
- 吞咽辅助手法.ppt
- 串口通讯基础.doc
- 向老子学习.ppt
- 丰田凯美瑞营销策划方案.docx
- 串行输入输出端口的使用_10.doc
- 向上圈--20151115终极版(中文).ppt
-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考试卷(含答案与解析).docx
-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考试卷(含有答案).docx
-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带答案).docx
- 监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全)(2).doc
- 公路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手册(最全)(3).doc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2.1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课时3.pptx
- 冀教版4年级上册数学整册同步课件.pptx
- 2024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家、减法 3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课时 练一练.pptx
- 202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课时3.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