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系统还存在其他节律: 潮汐: 海洋中很多动物觅食的时间同潮汐的节律是一致的。 带有蚌壳的生物,涨潮时就积极地寻找食物,而落潮时就躲在紧闭的硬壳内。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节律:(山海关孟姜女庙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节律对于自然地理系统来说是重要特征之一。 每一自然综合体区别于其他自然综合体,不仅在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组成要素相结合的性质和特征,而且也在于其周期性节律的性质和特征。 周期性节律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一般地说,季节节奏的显著程度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而昼夜节奏却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的。 所以在两极地区的节律表现特殊,这里的昼夜节律可以和季节节律相重叠,两者相互制约又相互加强。 在赤道地区则基本不存在季节节律,而昼夜节律却十分突出。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内陆区域的节律振幅和频率大于沿海及海洋区域,且相时也不同。 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主要根源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能量输入与转换的节律性变化。 二、旋回性节律 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在自然界中,地质旋回和气候旋回是旋回性节律的典型范例。 1.地质旋回 岩层的沉积层序即是地质旋回节律性的体现。 按照地质旋回的周期。我们将地质历史划分出了:太古代、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阶段。 各个地质时期的时间长度是不等的: 早古生代经历了2亿年。 晚古生代持续了约1.75亿年 中生代持续的时间约1.55亿年。 每一个地质时代的首末总是以大规模的地壳上升、强烈的褶皱和造山运动、大陆广泛扩展以及气候的变异等等为其特征。 而在每一地质时期,其间都以地壳长期的相对稳定、持续的剥蚀夷平和沉积作用、稳定的气候等等为其特征。 地质旋回具有级别不同的周期,它们对应于相当的地质年代单位。 如 亿年:地质代(古生代、中生代) 4000万年左右:地质纪 1000—2000万年左右:地质世 天文地质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地质旋回的周期基本决定于天文因素。 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运行一周的时间(银河年)约2.5亿年,相当地质代的长度。 其间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不同位置,在银河系的旋臂间穿行。同时太阳系还相对于银道面作上下往返运动,其往返周期约为8 000万年,在银道一侧约4 000万年,相当地质纪的长度 2.气侯旋回 气候旋回又可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 (1)世纪内旋回。是波动周期较短的气候旋回,其旋回周期在几年至几十年的范围内。 王绍武研究了我国20世纪气候波动的资料,认为我国的冷暖干湿演变情况大致按:暖干—冷湿—冷干—暖湿—暖干的顺序变化,从干到湿以 10年为周期,从暖到冷以 20年为周期,两者结合起来从暖干再到暖干的周期是40年。 (2)超世纪旋回 旋回周期在100年至 10 000年之间,有两个阶段: 一是寒湿气候阶段,长约300—500年,其间冰川扩展,河流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 二是干热气候阶段,长在1000年以上,其间冰川退缩,河流变浅,湖泊水位下降。 竺可桢曾根据我国古代文献和一些考古发现,研究了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他指出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变迁规律具有400年、800年、1200年和1700年等四种不等的周期。 段万倜(ti)等(1978)在研究我国第四纪气候变迁时指出,我国自从进入冰后期的1万年时间以来,曾出现了三次寒冷期与两次温暖期;泄湖寒冷期—仰韶温暖期—周汉寒冷期—普兰店温暖期—现代小冰期。 这些都属超世纪的气候旋回。 (3)冰期-间冰期旋回: 这是波动周期在1万年以上,甚至超过100万年的气候旋回,最长的周期可达4000—8000万年之久。 近7亿年来地球表面曾有几个时期广泛分布了冰川,气候明显变冷,出现大量冰碛物,这些时期称为冰期。 这7亿年中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晚元古代震旦纪大冰期(强度为6级)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强度为4—5级) 第四纪大冰期(强度为4—5级)。 气候旋回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世纪内旋回与太阳黑子活动和火山活动有关; 超世纪旋回受太阳黑子活动长期变化和九大行星运行轨道影响。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参数变化是气候发生几万至十几万年变化的重要因素。 几百万年的旋回周期变化可能与太阳的长期变化有关。 太阳长期变化: 太阳核反应性质和强度的变化 太阳与地球距离的变化 行星际空间密度的变化 以及太阳系内部结构的重大变化等。 三、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比较周期性与旋回性两类节律现象,不难看出二者的本质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考试满分全攻略第10章分式【单元提升卷】(沪教版)(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学生心存感恩主题国旗下讲话稿.docx VIP
- 《妇幼保健学》课件——第十二章 围绝经期保健.pptx VIP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舞蹈表演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_已识别.pdf VIP
- 译林四上 Project1 教学课件.ppt VIP
- 乳腺癌的护理常规课件.pptx
- 2023年驾培相关项目运行指导方案.pdf VIP
- 个案工作 第八章-儿童辅导.pptx VIP
- 2024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第4章 消化系统.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