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导游词.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导游词精要

南京导游词 南京概况 各位游客,首先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南京的概况。南京为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南京横跨长江两岸,面积有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近1000平方公里)。下辖十区五县,南京市有人口529、82万。 南京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正是因为在丘陵之中是一个丘陵盆地,在加上属北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城市,由于南京的地理条件特殊,东、南、西、北四面环山,唯有西北方向濒临长江,形成向西北开口的“簸箕”地形,夏天东南群山阻挡了海洋季风,热空气又不宜扩散,所以炎热高温;而冬天,西北空旷,西北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因而严寒低温,曾冷至零下-10℃以下。因为高温,所以许多人就把南京、武汉、重庆并称为(三大火炉)。 南京历史悠久,建城史已有2500年左右。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六千多年前就有了原始村落。历史上先后有十个王朝定都南京,他们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曾经两次建都,一次是民国元年,另一次是1927年。 南京是江苏省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一座有一定规模的滨江大城市。它的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化纤、钢铁、建材、交通设备制造等是南京市的支柱工业,在全国也属于领先地位。 南京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即可种植北方作物,又可种植南方作物。因此,是一个渔, 米,牧综合发展,新型的农村经济城市。 南京是著名的文化发达的地区。就学校而言,有地方普通高等院校30多所,普通中学323所,小学1489所。 南京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0多年的历史,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自然地形,河流,湖泊,给南京留下众多的自然资源,因此在世界游客中,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南京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南京观光游览。 希望南京能给大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 灵谷寺 现明孝陵为原灵谷寺所在地。 灵谷寺原来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宝山下,最初,为南朝高僧宝志指定的墓地。宝志死后,梁武帝花了二十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并葬宝志和尚于此,并建开善精舍,这就是最初的灵谷寺。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在墓前建五级浮屠,称“志公塔”。浮屠即为塔。塔顶嵌有进口的无价琉璃珠,所以,这个塔又叫做玩珠塔。独龙阜也就被称为玩珠峰。 现在,我们来到灵谷寺的入口。面前的水池,叫放生池,又叫万工池,据说开凿此池花费了近万个军工才完成。万工池前是纪念祠的入口正门。门前有汉白玉座狮一对,东为雄师,象征“寰宇统一”;西为母狮,象征“子嗣昌盛”。方门门额上为钱松岩所书“灵谷胜境”。       现在,来到纪念牌坊前。这是一座五门十三脊的钢盘水泥仿古牌坊。正中门上南向有“大仁大义”匾额,北向有“救国救民”匾额。 牌坊前有一对石兽,称为俾修“ ”。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国民革命军的能征善战。 无量殿是灵谷寺唯一基本保持下来的明代建筑。(书P34页全部)   因灵谷寺是禅净双修的寺庙所以无量殿原供奉西方三圣,为藏经之所在。于1928年改为北伐阵亡将士公墓之祭堂,正中为 国民革命阵亡烈士灵位,东为“总理遗嘱” ,西为“国歌”,还分别将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务和姓名33224人刻石110块嵌于四壁。 阵亡将士公墓采用了西式的坡式围墙,类似中国太师椅的形状。墓地与几何规则的绿地结合,东西各设一个纪念碑。西为第五路军松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东为十九路军松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 松风阁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大型仿古建筑。它的单层石基既高且大,使人感到仰之弥高。屋顶为歇山重檐,琉璃瓦顶,重檐悬有“松风阁”匾额。阁有两重,外有回廊,内为走马道式楼梯。现为小卖部。阁后有一座石雕的大型仿古宝鼎,鼎身有“铭鼎垂勋”四字。 宝公塔原塔为七层,砖木结构。现灵谷塔为1931-1933年重建。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高61米,其中塔身55.3米,塔顶5.7米。塔基为直径30.4米的八角平台,护以石拦。正面为丹陛式台阶,丹陛上有石雕“日照山河”图。塔身九层八面,塔中有螺旋形的转梯直通塔顶,共252级。灵谷塔底层门楣上刻“灵谷寺”三字,是解放后中山陵园第一任主任高艺林所书。后门楣上“有志竟成”篆字,为中山植物园主任傅焕光先生所写。东西门楣上“成功”“成仁”及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蒋介石所书。灵谷塔二至八层,每层都间以石碑四方。二至四层12块上,刻着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手笔。五至八层的16块石碑上,刻的是民国13年6/16日总理孙中山先生陆军军官学校开学训词,是吴稚辉的书法。第九层无碑刻,有“高瞻远瞩”之意。 塔,又称浮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