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发光2-1.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体发光2-1课件

第二章 发光材料及其特征 2.2 发射光谱(发光光谱) 在一定激发源的激发下,发光材料的发光能量或发光强度(也可用光子数目表示,都是相对值)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表征发光的主要性能指标 它类似人的指纹,是发光材料独具的特征。 光谱的形状决定于发射体——发光中心 稀土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Ti钛 Cr Mn 重金属离子 Sb Tl Bi铋 离子团 WO42- 线谱:光谱由许多强弱不同的谱线组成。实际上并非几何意义的线,而是有一定的宽度。 发射光谱的类型: 线谱 带谱: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发射能量的分布连续变化。 带谱 曲线A为示波器显示屏用Zn2SiO4:Mn2+ ,发黄绿光。曲线B为(Zn,Be)2SiO4:Mn2+ ,发偏红的白光 同样用Mn2+做激活剂,基质不同,发光相差很远。用不同的基质,可以获得几乎从蓝到红的各色发光 说明:晶格场对发光离子的能级有影响 例1 说明:ZnS:Cu有两种发光中心,一种发蓝光,一种发绿光,每一个谱带代表一个中心的发射。 通常,同一结构的发光中心的发射光谱可用Gauss函数描述。 ZnS:Cu光谱的形状可以分解为两个谱带的叠加。 注意:式中能量分布用频率表示,而不是用波长 例2 Eυ = Eυ0 exp[-a(υ-υ0)2] υ—频率,Eυ、Eυ0—频率υ,υ0处相对强度,а—与谱带宽度有关的常数,υ0-特征频率 三价稀土离子做发光中心时,晶格场对其能级的影响很小,光谱仍为线谱,且在不同基质中没有大的变化。 由光谱可确定发光中心是哪种稀土离子,从谱线的微小变化可以了解到晶格的作用,进而可以确定离子在晶格中的位置。 例3 晶体中分散的孤立分子、原子、离子或离子团的发光——分立中心发光 对半导体的情况,发射体是电子-空穴对——复合发光 复合发光需要用固体的能谱理论来分析发射光谱。 光的吸收系数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吸收光谱。 2.3 吸收光谱 当光照射到发光材料上时,一部分被反射、散射,一部分透射,剩下的被吸收。 只有被吸收的这部分光才对发光起作用。但是也不是所有被吸收的光的各个波长都能起激发作用。 研究哪些波长被吸收,吸收多少,显然是很重要的。 发光材料对光的吸收遵循: I(v)=I0(v)e-a(v)l (忽略其他能量损失) I0(v)——入射光强; I(v)——透射光强; l——样品厚度 a——吸收系数(不依赖光强、但随波长变化而变化) 光可被基质吸收(基本吸收带或本征吸收带),也可被激活剂和其他杂质吸收。 注意:a的量纲是cm-1,光通过该物质1cm后,其强度将减至入射强度的1/ea。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的变化(用于光致发光)。 横轴代表所用的激发光波长,纵轴代表发光的强弱。 内涵: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的效果。 表示对发光起作用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 吸收光谱只说明材料的吸收,至于吸收后是否发光,则不一定。 把吸收光谱和激发光谱相互对比,就可判断哪些吸收对发光是有贡献的,哪些是不起作用的。 2.3 激发光谱 监控波长——发射光谱中被监控的波长 激发光谱表明了哪些频率或波长的激发对发光是最有效的,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激发光源的光谱峰值波长与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峰值波长一致,就能够得到较高的发光效率。反之,当激发光源的光谱一定时,就需要选择具有合适激发光谱的发光材料。 有些材料,本来不能用某一波长的光有效地激发,当材料中掺入其它杂质后,该杂质能更有效的吸收激发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使其发光。 2.6 发光衰减 发光体在激发停止后会持续发光一段时间,这就是发光衰减(余辉)。它是发光现象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区分发光现象和其他光发射现象的一个关键标志。 发光的持续反映了物质在激发态的滞留,持续时间对应激发态的寿命。 假定发光材料中某种离子被激发,激发停止后(t=0),在某一时刻t共有n个电子处在某一激发能级,求dt时间内激发态电子减少的数目。 用a表示电子跃迁到基态的几率 A)分立发光 ——自发跃迁几率 设E2上粒子数(密度)为n2 , 时间dt内、单位体积内自发从E2跃迁到E1的粒子数为 dn21 a是粒子能级结构的特征量(对一种粒子的每两个能级来说是常量) 分离变量: 由此可以得到 n0是激发停止时(t=0)已被激发的电子数 (公式2) 设在dt时间内跃迁到基态的电子数目为dn,则 dn = -a n dt (公式1) 可见: 高能级上的粒子数随时间t按指数律衰减。 可以证明:电子在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就是τ = 1/a 。 n0是初始时刻(t=0)被激发的电子数,已知寿命是指电子数变为初始电子数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