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食之有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大千的“食之有道”

张大千的“食之有道” 张大千的食之有道  生于晚清、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殁于1983年4月2日的张大千,一辈子活了85岁,可谓长寿。张大千不但画技出类拔萃,他对中国美食也颇有研究。   最爱烹鱼翅    张大千面对桌上的美味珍馐,与张学良侃侃纵论:汉卿先生,我前半辈子走过世界各地,也品尝过各国饮食。但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饮食文化均无法和我们古老的中国相比。就因为中国的菜是按地区形成特色的。我想,主要的是沿长江流域形成了三大菜系。一是长江上游的川菜、二是黄河流域的北方菜、三是珠江流域的粤菜和闽菜。北方菜取味于陆,闽粤菜取味于海,四川菜则兼得其盛,融汇了全国各地多种菜系的优点,这就是为什么说川菜适合南北食客口味的原因。    就从那天起,张学良和夫人每周都来张大千的莫耶精舍。他们一是观看张大千作画,二是和他纵谈古今,三就是品尝张大千家四川风味。与此同时,和张学良有着同样追求的张群和王新衡,也在这时不约而同来到莫耶精舍,他们三人都发现,张大千不但绘画独有专长,谈起饮食文化来也颇有见地。   让张学良、张群和王新衡感到惊奇的是,张大千既深谙食经,还擅长烹饪,每逢三张一王在他莫耶精舍聚餐时,张大千一定不用厨师烹调,他要亲自动手上灶。大家都知道张大千的拿手好菜是芙蓉鱼翅。这种菜的成败与否就在于鱼翅的是否鲜嫩,至于鱼翅的发功,则是张大千经过几十年苦心摸索而精熟的手艺。    尤其是他在巴西生活期间,对北非洲产的鱼翅颇有研究。张大千在发鱼翅的时候,既参考清皇宫流传出来的御厨发翅之法,同时他还有独特的建树。他在吃鱼翅宴的前五天,便开始将北非的大排鱼翅切成数段,然后依次分放在一只坛内,再在层层鱼翅中间杂以虾油,这样让鱼翅慢慢地浸发。之后,再把大排翅放在钢精锅上文火加温。直到把鱼翅炖到嫩如鱼肉,方才罢手。届时张学良等人齐聚莫耶精舍,张大千亲手烹调的大排鱼翅,自然就成了众人赞不绝口的美肴。   大千菜得盛名    张学良曾读过画家徐悲鸿赞美张大千肴佳馔美精的文字,称:大千蜀人也,能治蜀味,与酣高谈,往往入厨作羹飨客,夜以继日,令失所忧。与斯人往来,能忘此世为二十世纪那时,张学良就期盼有一天品尝张大千亲手烹调的川菜了。他没想到自己到台湾后,在恢复部分自由不久,张大千竟也会来到了台湾。这让张学良有机会品尝大千菜并与大千尽情畅谈。张大千莫耶精舍里的看家菜,也像那些让友人百看不厌的书画一样,大千菜系确有它的独特之处。   大杂烩好营养    到张大千人生的最后几年,因其年事已高,沉疴在体,时常住进医院,但即便偶尔回到莫耶精舍和其友人举办例行的餐聚,他也仍不肯忽视菜肴的质量。一次,张大千在腊月里染上感冒,住在荣民总医院里,自感许久不曾与张学良、张群等友人欢聚,心中甚是想念。于是在身体刚有好转时便执意在莫耶精舍 举办新春家宴。但是晚年的张大千,已经不能再像刚从巴西回台时那样亲自下厨烹调菜点款待客人了;但尽管如此,大千还是精心安排妻子徐雯波和儿媳下厨。    其中有一道菜是徐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雯波做的,是四菜之中的大杂烩。也就是把所有菜蔬中的精华,如笋条、苜蓿丝、兰片、鸡丁、鱼虾、山药、粉丝、蘑菇、火腿、蛋饼、小白菜等,都集中在一只大瓷方盘内,再佐以酱油、麻酱、鲜醋、料酒、辣椒等,从而成为风味独特的大拼盘。这道菜是张大千早年在甘肃敦煌临摹莫高窟壁画时独创的碟菜,因此在每次和张学良、张群等人欢聚时,徐雯波女士必以此为中心菜。这道菜原名就叫大杂烩,后来张群代为更名为相聚。    这道菜一直到张大千作古后,张学良和张群、王新衡每每相聚时,一碟碧绿杂色的相聚仍然成为每家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张学良喜欢大千菜,他认为这是晚年享用的最美菜肴之一。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