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代绘画文论相关文献整理与释注的现实意义
浅谈古代绘画文论相关文献整理与释注的现实意义
内容 摘要:我国的传统绘画 艺术 ,是在不断继承、变化、 发展 过程中跨进21世纪的。要使 中国 绘画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性的 现代 艺术,就必须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必须从多视角认识民族文化,从 理论 研究 的文化视角,确立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体系。因此, 学习 和探讨中国古典绘画理论,在现阶段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绘画文论 背景资料 现实意义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了许多著作和书籍。这些书籍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为了很好地保存这批珍贵的文化典籍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释注。古代绘画文论整理工作是美术院校资料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馆藏古代绘画文论进行著录、鉴定版本、分类、典藏等工作,编制出准确、详尽的古代绘画文论目录,方便资料查找;二是对某些古代绘画文论作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辑佚等工作,整理出具有更高学术水平的古代绘画文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教学科研,提高掌握资料的效率。本文就后者从古代绘画文论产生的背景资料、特殊字词的古今注释、古代绘画文论常用文法及意译三个方面谈论其现实意义。
一、古代绘画文论产生的背景资料
下面笔者按照我国 历史 纪年较为复杂的先秦时期、魏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有关绘画文论背景资料分别列表,例举参阅。
通过上表两例,在阅读古代绘画文论时,读者很容易从类似上表中查到文论所未能提供的背景资料,并且还能与同时期的文论作以对照了解,提高了读者掌握资料的实效。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二、古代绘画文论中特殊字词的古今注释
古代绘画文论产生的 时代 ,按 发展 阶段可分为先秦诸子论画时期、秦汉诸子论画时期、魏晋南北朝文人论画时期和唐宋元以来文人画家论画时期。从绘画文论文体方面分,魏晋南北朝以前出现的论画为文言文体,唐宋元以来文人画家论画为古白话文体。
然而古代画论流传至今,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不易理解的画论,主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的文言文体。由于产生的时间距今久远,在流传或者转抄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别字、误字、异体字,甚至还有现在已不常用的古字体,而且在文法方面也比较复杂。解决这一 问题 的关键,就是需要资料室的古籍整理工作者先对有关文论作好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辑佚等工作。古籍整理工作首先是对字词的校勘和注释;其次,古代绘画文论中有不少带有典故的特定词语,尤其难解,它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考证和注解。
例一:现已不常用的字
如春秋时期的《考工记》“设色之工:画缋锺筐荒。”(左巾字旁)译注:设色工种的名称:有画、缋、锺、筐、荒(左巾字旁)五种。《韩非子·外储》“君观之与髹筴者同状”,文中“髹”与“休”同音,用漆漆物的意示;“筴”同“策”,意为竹简。“髹筴”解释为用漆漆过的竹简。如《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繡。”文中“文”“章”应作字的本义解释为“丝织品的色彩纹理”;“黼”“黻”是古字,现在不常用。“黼”字解释为“白与黑色相间的斧形花纹”;“黻” 字解释为“黑与青色相间的亞形花纹”;“繡”繁体字,在这里应解释为“五彩俱备的丝织品”。
例二:古今字与别字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中古今字、别字特别多,对其校勘要有充分的考证,一般要经专家鉴定后方可成为定论。现试举几例如下:如文中“面如恨”的“恨”字为别字,应注为“银”,指的是色彩;文中“壮士,有奔勝大势”的“勝”字为别字,应注为“腾”,译为“壮士,有勇猛的气势”;文中“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慢之”,其“慢”字是“幔”的古今字。《说文》:“幔,幕也。”这里引伸为“罩”或“穿”的意思。
汉时期刘安所撰《淮南子》中论画一段文字“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的“说”字,若按 现代 字义解释,即“美不可言”的意思,但结合上下文意,“说”字是别字,应为“悅”字解。古字“说”与“悅”字通。
例三:带典故的词语
唐代璪,字文通。记有一段有关画家 艺术 修养的名言,“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文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尽画中三味,为后代承传。宋代苏轼《文與可画篔簹谷偃竹记》中记录了自己画竹的体会,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后人把绘画成熟的构思称为“胸有成竹”。
三、古代绘画文论常用文法及意译
我国有着悠久的绘画 历史 ,有着丰富的灿烂文化。由于时间的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