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孩子回家:关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VIP

让孩子回家:关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孩子回家:关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的 问题与对策研究 法学系2011级社会工作1班 201114380102 姚 晶 摘要:城市流浪儿童是一个特殊和复杂的社会群体,对城市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管理和和谐发展,古往今来就备受关注。2011年8月国务院办工厅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也得到发展,但是其救助现状仍令人堪忧,这里通过分析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现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在救助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城市流浪儿童问题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流浪儿童管理;现状;对策 一、城市流浪儿童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一)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政府的定义,流浪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和儿童。 1、群体数量大,生存手段恶劣 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群体数量大,大致达到了100万至 150万,他们生存环境恶劣,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易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流浪儿童的生存手段可以概括为:捡(捡垃圾)、讨(乞讨)、卖(卖艺、卖花)、偷(偷窃、抢劫)。大多数流浪儿童在被拐骗(卖)后受黑恶势力的控制从事违法行为,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上海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对近两年接纳的流浪儿童的不良行为的统计,扒窃、偷窃和窃车的占到了85%,广州市近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流浪儿童已经占到了总数的83%,而四川省民政部公布的2005年四川流浪儿童生存现状中,涉及扒窃、偷窃和窃车的流浪儿童高达流浪儿童总数的92%。 2、接受不到教育,易导致心理畸形,对社会危害大 流浪儿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能接受应有的教育,他们不被关爱,遭受歧视,心灵更受到巨大的摧残,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畸形,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阻碍社会发展。虽然政府作出了努力与改变,但是城市流浪儿童的救助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问题。 3、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民政部《十一五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数据显示,流浪儿童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年龄小于7岁的占10%,8岁到12岁的占23%,13岁到15岁的占63%,16岁到18岁的则仅占4%,在大街小巷,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还有身在襁褓中的流浪儿童。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形势不容乐观,救助流浪儿童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 4、行乞手段多样 (1)儿童乞讨,“父母”暗中保护。这一类应该是所有乞讨的流浪儿童中最多的,经常是乞讨儿童衣着破旧污秽不堪,见到路人不是下跪作揖,就是死缠烂打,紧跟不舍,讨到钱后交给不远处所谓的“父母”,而乞讨儿童稍不专心“工作”,即会遭到“父母”的厉声呵斥,甚至是打骂。儿童以擦车、堵车、磕头等方式进行强制乞讨,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甚至管理其乞讨的人在暗中监督和保护。? (2)儿童声称父母身亡、住院等跪在街头,乞求社会给予帮助。 (3)单身男子或女子怀抱幼儿跪地乞讨。这种情况下幼儿普遍表现为面黄肌瘦、嘴唇干裂,甚至肢体残疾之类。 (4)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例如:雇主强制孩子们为围观群众表演危险动作(如口吞玻璃,光脚踩钉子甚至吞剑等等),而后雇主再向围观的群众收钱。 (5)残疾儿童沿街乞讨,换取路人怜悯。此类乞讨儿童也不在少数,在大街上,乞讨儿童将自己残疾的躯体暴露于来往的行人面前,甚至有人故意残害儿童躯体,以换取他人的怜悯。 (二)原因分析 1、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物质生活条件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基础。经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大多乞讨儿童主要来源于农村,而农村地区相对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则比较低,人们生活来源单一,经济收入低,所以,经济是流浪儿童乞讨的根本原因。我国农村以及一些贫困的山区尚未摆脱贫困,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能被保证时,父母就会带孩子出去打工,有时甚至孩子自己出去打工。流落在外时没有固定的住所,或找不到工作的,就会流落街头乞讨。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都来自于特定的家庭,同时也归属于特定的家庭。家庭在人最初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家庭冲突、家庭监护严重缺失、父母离异以及父母外出工作或品行问题长期不管孩子等则会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危机,缺乏对家庭的归属感,再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救助以至于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选择离家出走走上乞讨之路。 3、学校教育功能的缺陷 (1)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那些在学业上表现不好的青少年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他们常常面对的是同学们的鄙夷和老师们的“冷漠、嘲笑、训斥甚至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