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源于黄梅是“水”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梅戏源于黄梅是“水”话

黄梅戏源于黄梅是“水”话 黄梅戏源于黄梅是水话 黄梅戏原本无起源之争,因它源于安庆的怀宁调。时到20世纪50年代,有人说黄梅戏源于鄂东黄梅县的民间小调,即黄梅采茶调。湖北人说:是大水冲过去的。黄梅县每年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安庆一带去卖唱。还有说黄梅县在明清两朝发生数十次水灾,以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大水冲破严家闸一次最为严重。这黄梅之说,突出的是茶与水二字。我曾对友人戏说黄梅戏源于黄梅是水话。就是这水话论文联盟wWw.LW,我曾在文章中亦说过。但是,从现在发现的新鲜资料来看,黄梅之说是弥天谎言。首先讲茶。新近查阅了一些史料,获知在清乾隆五十一年时,湖北黄梅县根本没有采茶,也没有连厢、道仙筒(即道情)、罗汉桩、旱船、高跷、龙灯、狮舞等民间艺术的表演活动。既然连采茶二字都不见史料记载,又何来的黄梅采茶调呢?如果说黄梅县有采茶调等民间艺术演唱,那也是清末前后的事。   据了解,清末前后湖北鄂东各府县民间盛行的是鄂东花鼓(戏)。鄂东花鼓(戏)分东、南、西及府河四大路。东路花鼓渊源于田间耨草秧歌。除在湖北麻城、罗田等县表演,还到河南商城、光山等地演出,观众称为南梆子。在安徽省的金寨、霍山、双城(疑为舒城)、宿松、乃至六安,也有花鼓戏经常去演唱而被当地群众称为采茶戏或对子戏(竺竿芝《清末前后的鄂东花鼓》)。与此同时,与东路花鼓同源的南路花鼓(戏)等,亦曾来过安庆道皖西南各县演出,群众也称采茶戏。这是因为安庆人看了鄂东花鼓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近似本地的采茶戏,所以称湖北鄂东花鼓(戏),谓之采茶戏。产生在安庆石牌镇为中心的皖水两岸的黄梅戏,其体内原本就有灯戏采茶艺术。早在清道光五年(1825年)的《怀宁县志》就有乡村灯戏率以是夜出焉。自人日元夕,乡中无夜无灯,或龙或狮或采茶或走马的记述。   再说水。湖北黄梅县在明清时期确有水灾,但不像有些人说的黄梅县在明清两朝发生数十次水灾、黄梅县每年水灾那样的情况,根据《黄梅县志》记载,明清两朝合计545年,黄梅县总共发生水灾25次,即25个年份,平均20多年才发生一次水灾。因此,上面二说,是不符合实际的夸大其词,是想当然的。   关于黄梅县于乾隆五十一年发大水冲破严家闸,淹掉一十八畈。黄梅戏传统小戏《逃水荒》就是描写乾隆五十一年发生大水灾的惨状和情景。以上诸言,也不完全真实。严家闸和戏曲《逃水荒》是有的:严家闸在黄梅县以南,离城七十里的塘穴镇驿路堤上。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有一组串戏《闹官司棚》,共有《报灾》、《逃水荒》、《闹店》、《李益卖女》、《闹官棚》、《告霸》等6折,都是反映黄梅县受天灾的内容,因表现的内容相关,既可串在一起表演,也可单折演出。《逃水荒》中逃荒女唱:甲辰年遭荒旱倒有三载,树无枝草无芽井也涸干。甲辰年,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倒有三载,即乾隆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年。在这三年中,只有五十年夏大旱,四十九年和五十一年,既无水灾,也无旱灾,到了五十三年的秋天才发生水灾。志乘是地方史书,应试是可信的。因为《逃水荒》的故事和唱词是 转贴于论文联盟 剧作者编造的,戏剧本是艺术作品,拿戏曲剧本的内容去研究黄梅戏起源怎能不走入误区。   清乾隆五十一年,黄梅县根本没论文联盟wWw.LW有发大水,又哪来的大水冲破严家闸,淹掉了一十八畈?有一些专家、学者,把黄梅戏的萌芽或者说孕育期定在清乾隆五十一年,他们就是认定:乾隆五十一年黄梅县发生大水灾,当地逃水荒灾民来安庆唱黄梅采茶调,乞讨化谷,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产生了的戏曲形式,这就是黄梅戏的萌芽,换言之,此就是黄梅戏的起源。   本文在前面已说过,清乾隆五十一年时,湖北黄梅县还没有采茶调,也没有发生水灾,所以说安徽的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是水话。是弥天谎言铸成了历史性的错误。曾任安徽大学校长的怀宁石牌人程演生于民国五年(1916年)出版的戏曲论著《皖优谱》中说:今皖上(安庆)各地乡村中,江以南亦有之,有所谓草台小戏者,所唱皆黄梅调。官司中往往严禁搬演,他省无此戏。他省无此戏,事实上就是对黄梅戏源头的结论。 转贴于论文联盟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