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量词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修辞作用。吟诗作文中如果注意对量词的精心锤炼,往往可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
一、巧用比喻修辞,量词可以加强对事物的描绘,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词再准确不过了,极有层次感、对比感的写出了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物。而“一芥”、“两三粒”,则以“小草”、“米粒”作喻体,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事物形状、大小。
2.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雍陶《题君山》)
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高耸的样子。这种联想绝妙奇特,然而后面的联想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
二、巧用移就修辞,量词可以化虚为实。
1.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曲近诗)
“乡愁”是一种思想情绪,摸不着,看不见,而量词“杯”与之结合,便将其化为清香扑鼻的浓茶,浓香四溢,形象地展现出羁旅异乡的游子相聚,互吐思亲怀乡之情的动人场面。真是妙手著春。
2.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新凉”是一种感觉,不具体,作者用“缕”加以修饰,化无形为有形;由于通感作用,仿佛立刻会使人感受到如丝拂身的清凉滋味。
三、有些量词牵动全文,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意境的形成
1.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西厢记。长亭送别》)
“鞭”用的形象贴切,使人仿佛看见四周山色中,渐渐西下的残阳,离山只有一鞭子高了。既写出了离别的时间,更曲折的描绘出了莺莺依依不舍的心理:张生的马已经望不见了,但莺莺那颗依恋的心,却还始终系牵在张生的鞭梢上。同时,“鞭”字还创造出令人销魂的意境:四围山色,黄昏笼罩,莺莺伫立凝望远方,张生的身影由近及远,逐渐消融在残阳晚照中,唯有那道鞭影时隐时现,依稀可辨,从而形象而有效的突出了“送别”这个主题。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前赤壁赋》)
“叶”,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扁舟的形状特征,而且配合语境赋予扁舟以动人的美感,使其与清风明月、水波相映成趣,构成如诗如画的意境,使人遐想无穷:仿佛自己荡着苏子那轻盈如叶的小舟,凌驾于茫茫无际的江面上,体验着那飘飘然然“羽化而登仙”的感受。
再则,“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境界与“一叶扁舟”相形对照,大江水光更显浩渺无际,而小舟愈见像风中之叶,轻微飘忽,似有若无,自然而然的引出作者“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一系列的人生感叹。
总之,小小量词不仅能令你的语言形象生动,引人联想,而且常常牵系着整篇文章的意境与主旨,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毛泽东《虞美人·枕上》)句中巧借名词“钩”为量词,使句子传神地产生“残月如钩”的修辞效果。
--------------------------------------------------------------------------------
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浅谈诗文中量词的妙用(网友来稿) 2004-01-28
临汾一中 常红杰
一、 使诗文内容更加丰富,更富有韵味。
量词的语法作用本来是使不可计数的事物变成可以计数的事物。但量词并非简单地用于计
量,它还可以绘形、绘色,甚至绘情。古人写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
又讲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妙在生动形象,
而一些量词的妙用,不但能增加诗文的画面感,而且也能增添画面的内容,从而使诗文更
富有韵味。
苏轼在一首《如梦令》中,他说“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本词是写苏轼对东坡
的思念之情,为何用一“犁”字修饰“春雨”?因为他一生都在儒道佛的思想中徘徊,在
“进则兼济天下”人生理想受挫之后,他就用道家的“玩世”和佛家的“出世”思想来平
衡自己,试想诗人曾以“只渊明,是前生”而自许,自然也曾在东坡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
。而现在,江上一片春意,自然也就想着春耕时分的来临。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
芜胡不归”,而在苏轼看来,那春日的东坡也在盼着自己归耕呢。一个“犁”字,将诗人
多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