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系统性与学生可接受性的相关性研究课案
初中数学系统性与学生可接受性的相关性研究
云南寻甸 高兴龙*
摘要:在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背景下,无论是课本的编排设计还是课堂教学中,均有淡化系统性的倾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以《课标》、教学参考书确定重难点、甚至是凭借经验、感觉确定重难点,而很少关注学生已有基础,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尤其是不能以学生视角来确定难点。通过本研究,给出三个对策和建议:课本编排设计要系统化,课堂教学要系统化,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系统性 可接受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现行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排为了分散难点,对知识的系统性又有所降低。例如,初中阶段的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二次函数(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都比较分散。
另外,在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是课本设计,还是课堂教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都有淡化倾向。例如,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倡导的的是讲练结合,而45分钟内做到有讲、有练,就很难将一个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教学,容易出现知识碎片化。
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经常是“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他们没有真正接受书本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和技巧、缺乏灵活性。例如,学生已经识记完全平方公式,但是,学生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巧用和变形用更是一片茫然。
(二)研究意义
试图通过本研究,改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例如,专门的新授课、专门的习题课、或者专门的练习课、自习课,甚至是下课铃声响了,讲到哪里下课就讲到哪里。不考虑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不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同时,也希望能给教科书的编排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以寻甸县某农村初级中学的16位数学教师为样本总体,深入课堂观察并收集第一手资料,再结合已有文献资料。主要研究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数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堂教学的系统性,研究初中生对数学的可接受性,二者之间对教育教学成绩的影响。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三、文献综述
“系统学”是钱学森在研究系统科学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系统学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相关论文集中在《创建系统学》、《智慧的钥匙》两部著作。在国外系统科学界,对与之相近的术语“Systemics”存在一定研究,虽然相对也比较少。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等网站发现:关于系统性的研究多出现于工业的机械化生产中,关于可接受性的研究多出现于教育心理学中。而关于初中数学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四、核心概念
(一)系统
系统科学范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学科。那么,究竟什么是系统?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研究的需要,将系统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特定的集合。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系统,每一册数学课本也是一个系统,每个知识模块也是一个系统,每一节课也是一个系统。
(二)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又称量力性原则。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的知识与智能水平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接受的。? 拉卡托斯认为:“具有超额经验内容(excess empirical contents),具有超额验证(excess corroboration),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接近真理)的理论更容易被接受。”因此,可接受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五、调查分析
(一)课本分析
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七至九年级《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分析初中数学各知识模块结构,如下表:
模块1 模块2 章节 内容 数与式 数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小结 第六章实数 6.1平方根 6.2立方根 6.3实数 小结 式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小结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14.3因式分解 小结 第十五章分式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小结 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不等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1)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pptx
- 030904《项目实施进度里程碑确认单》.xlsx VIP
- 治疗篇第六章骨伤科四肢病证推拿讲解.ppt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 3《Keep Fit》(Section A 1a-1d).pptx VIP
- 福特嘉年华说明书.pdf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员及使用人员岗位职责.pptx VIP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