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家山汉简中的名田制及其在汉代的实施情况
维普资讯
29
张家山汉简中的名田制及其
在汉代的实施情况
于 振 波
内容提要 :张家山汉简中的田宅制度是对秦制的继承与损益 。名 田制是 以军功 爵制为基
础而在地广人稀 的条件下制定的,随着爵制的轻滥 ,人 口的增加和垦田扩展 的趋缓,名田制
开始面临 自身无法克服 的矛盾——合法的土地兼并。当名 田制 的田宅标准越来越脱离现实 ,
又不能根据形势而变革 时,占田过 限的违法土地兼并也就不可避免 了。文 、景 以后 ,名田制
仍在实行,但没有根据现实需要及时做 出调整 ,直到元、成时期,随着徙陵制度 的终止和 占
田过限者不受约束地发展 ,名田制最终遭到破坏。名田制对魏晋 以后的土地制度仍然有着深
远 的影 响。
关键词 :名田宅 爵制 人地比例
“名田宅”一语 ,最早见于商鞅变法 ,此后, “名田”一词多次出现于记述汉代土地制
度的文献中,但是关于名 田制度 ,文献记载并不具体。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中含有大
量汉代名田制的法律条文 ,为我们重新认识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提供 了契机。杨振红 《秦
汉 “名 田宅制”说——从张家山汉简看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① 一文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的
研究,其中对 《二年律令》有关条文的阐释 ,本文基本赞同,但其对名田制在汉代实施情
况的论述 ,本文不敢苟同,故撰成此文,略抒浅见,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一 、 张家 山汉简中的名 田制
(一 )对原始材料的初步认识
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为 吕后时期的法律文书,其中有关 田宅制度 的法律条文 ,杨
振红 已作了很详细的考证,本文无需赘述。根据 《二年律令》的有关条文,结合杨振红的
考证 ,对汉初的名 田制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初步认识。
首先,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中的田宅制度应当是对秦制的继承与损益。
其次,名田制 以是否立户为首要条件 ,并根据户主的爵位确定田宅标准;女子只有为
03 《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
维普资讯
30 中 国 史 研 究 2004年第 1期
户后时 ,才可立户并拥有田宅。
第三 ,授 田宅的次序 ,首先要看立户时间的先后 ,其次要看户主的爵位;但户主的子
嗣可以优先获得死者的田宅 ,并不问其立户时间和爵位高低 ,而且 田宅还可以通过遗嘱分
给其子嗣。
第四,由于卿 爵① 以下实行减 爵继承,而且减爵的幅度很大 ,其子嗣所能继承的只
是户主田宅总数的一部分。
第五,名田制有限田之意 ,田宅数量不能超出与户主身份相对应的数额标准。户主的
死亡、民户的逃亡 以及户绝会导致部分乃至全部田宅还公 ,犯罪会导致 田宅被籍没 ,无法
耕种的劣质土地也可能退还官府 ,但 田宅可以在法律许可的限度内买卖 。
第六 ,在官府对 田宅 占有状况的监管方面,基层官吏负责统计与汇报 ,而授田的决定
权在县 ,但名田宅并不是官府把全部土地收回,再进行重新分配 ,而是在现有土地 占有关
系的基础上加 以调整。因此 ,在名 田制下,民户的田宅除了受 自官府而外 ,只要不超出法
律所规定 的数量标准 ,也可 以通过继承、购买以及垦荒等多种途径来获得 ,官府授田只是
民户获得土地的来源之一而已。
此外,进一步研究有关文献记载和其他考古资料 ,还应当补充以下两点认识 :
第七 ,官秩优先于爵位 。
西汉初年,由于官秩与爵位已经开始分离 ,有爵者未必做官 ,做官者未必有爵,而做
官者无论其有无爵位 ,都比只拥有爵位而无官职者更容易获得实惠。这在汉朝建立之初复
员与安置军队过程 中,在获得田宅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汉高祖对 “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
满 ,而有功者顾不得”的情况非常不满 ,因此要求官吏尊重有爵位者 ,尽快按照有关规定
满足有爵者的田宅要求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