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ppt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 五行相克 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作用。 木 水 火 金 土 4.3 五行制化 制乃制约;化乃变化之意。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化制约关系。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没有制约就会出现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五行间必须相互制化,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5.五行的病理关系 5.1 相乘——相克太过谓之相乘。 如肝旺乘脾——腹痛即泻。 5.2 相侮(反克)——相克不及谓之相侮或 “反克”。如木克土为正常,若肝木虚弱,土反侮木,即为反克。反克即谓之相侮。 6.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1 解释生理现象 阐释五脏相互关系— 相互资生、相互制约。 6.2 解释病理传变 “母病及子”(顺传) “子病犯母”(逆传) “相乘”(相克太过) “相侮”(反克) 6.3 指导诊断 青色属肝,面见青色可能为肝病。 红色属心,面见红色可能为心病。 6.4 指导治疗 “虚则补其母”—培土生金法(补脾养肺)。 “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肾实泻肝。 “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如抑肝健脾、痛泻要方。 4.4 明清温病学派逐渐创建了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 明代吴又可提出“戾气”致病的 “戾气学说” 新概念,著有“温疫论”。 清代叶天士所著《温热论》提出了温病辨证“卫、气、营、血”学说,此辨证方法沿用至今。 清代吴鞠通在所著《温病条辨》中创建了“三焦辨证”学说,与《伤寒论》“六经辨证”相辅助相成。 4.5 外科学方面:1700年前,名医华佗应用“麻沸散”进行麻醉,施行剖腹、扩创等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录。 4.6 妇产科方面:唐代《经效产宝》是我国现有的最早一部妇产科古书。 宋代·陈自明著有《妇人良方》 明代·王肯堂著有《妇产证治准绳》 清代·傅青主著有《傅青主女科》 4.7 儿科:汉代初年有儿科专著《颅囟经》。 北宋儿科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清代《幼幼集成》内容丰富,有许多独到见解。 4.8 五官科:唐代《秘传眼科龙木论》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书。 5. 预防医学的发展 5.1 “未病先防” 5.1.1 调养正气 种痘防天花:11世纪开始应用“人豆接种法”预防天花。16世纪写出《种豆新书》,18世纪传至欧亚各国。清代俞茂鲲所著《豆科金镜赋集解》中有“种豆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的记载,它是世界上最早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为当今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5.1.2 调摄七情 情志刺激,可使气机紊乱而致病。如恼怒太过伤肝,思虑太过伤脾。 5.1.3 防止邪气侵袭 注重环境卫生,防止水源、食物污染、隔离疫疬病员、凿井而饮、修建“都厕”、修“疬人坊” 隔离麻风。清代罗世瑶主张病人衣服置蒸笼内蒸。 5.1.4 调节饮食 饮食有节、过食肥甘厚味,则助湿生热;进食过少,则营养不良。 5.1.5 劳逸适度 过逸气血流通受阻,过劳气血耗损太过,均会削弱抗病力。 5.1.6 体育锻炼 “五禽戏”、太极拳、气功、体操等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5.2 已病防变 高热防抽搐,腹泻防亡阴。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 整体观念包括: 1.1 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 1.2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 1.3 人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认识谓整体观念。 2.恒动观念 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 生理上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生→长→壮→老→死)。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处于不停地变化中。 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根本规律。 3.辨证论治 辨——分辨、辨认、审辨之意。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的病理概括。 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立治疗 原则与治法。 “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方法 认知——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观察、概念形成、思维判断、问题解决等心理活动——认识疾病(现代医学:化验)。 掌握中医学所特有的认知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 具体的认知方法有三: 1.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是一种认知方法,又叫“以表知里”。人体内外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