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pdf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pdf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 宋淑君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教研室 河南 遂平 463100) 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qwyd15011702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o95—3089(2016)03—0156-02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 内,七分靠 习俗.也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时尚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 课外 ”我们应该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 乡的象征。诗中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借助王维的送《 读兴趣.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 元二使安西》、郑谷的 《淮上与友人别》中理解 “柳”与 “留”的相 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 通.表达友人离别依依不舍之意 从贺铸的 《青玉案》中“若门闲 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开放课堂,要以课 内为点、课外为面, 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中柳絮飘忽不 使课内外和谐衔接 :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 定.常作遣愁的凭借.感受作者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又把课 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 四、写作方法相同的作品的阅读。这种归类方法往往可以 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 感受相 同的语言风格、构思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方法等,能很 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集中地进行写作指导。比如:同样运用插叙、倒叙、顺叙方法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课 内与课外阅读结合教学呢?哪些 文章 。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作顺序:同样运用比喻 、排比、拟人 文章可以归为一类才能达到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呢?这里, 等修辞的文章能很好地精彩学生的语言.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我提供几个课 内外结合阅读的方法 同样运用 “欲扬先抑”手法的文章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构思行 一 同一作者。不同时代作品的阅读。作者的成长经历不 文:同样运用 “空间描写”的文章.则会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一 、 同.所创作的作品的表达内容及表现风格不同,可以从作品中 个空间立足点.描写过程中一定按照空间顺序进行.学会运用 看出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比如被称为 “诗圣”的唐朝诗人杜甫. 方位名词 为了学习讽刺艺术.我们则可以选择欧亨利的 《麦琪 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出身在一个世代 “奉儒守 的礼物》、莫泊桑的 我《的叔叔于勒》、果戈里的 《外套》、契诃夫的 官”的家庭 少时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变色龙》等,让学生感受、体会、理解讽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 诗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 “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巧妙与感染力.进而引导尝试写作 淳。”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有企望入仕,实现 五、同一地域作家作品的阅读。这类文章集中阅读,可以了 理想的远大抱负和博大心胸 中期十载长安困守,忧国忧民.渴 解一个地域作品的风格。当地特有景物、特有风格、特有生活方 望济世扬名,建功立业,胸怀大志。写出了 兵《车行》、《丽人行》 式等 如蒋韵的 《红色娘子军》、邓学义的谎《》、李骏虎的 前《面就 后来他经历小儿饿死,搬家避难.投奔肃宗不幸被俘。生活颠沛 是麦季》、赵树理的 《求雨》、周洁茹的 我《们干点什么吧》。从这些 流离。安史之乱之后,使他的诗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反映 作品中了解山西的很 多生活状态 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写出了 登《岳阳楼》、《自京赴奉先县 六、同一流派作家作品的阅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一 咏怀五百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 个流派很多作家相同的表现方法.表达方式 如以苏轼为代表 歌》、“三吏”、“三别”。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的豪放派。可以通过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 《西江 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