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观念文化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有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之不同: 报怨以德。(《老子·六十三章》)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论语·卫灵公》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礼记·中庸》 试述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殷商神本文化与周人的文化维新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殷商文化以尊神重鬼为特色。甲骨文。 “周”是一个历史几乎与“商”同样悠久的部族,作为偏处西方的“小邦” ,它长期附属于商。周人建立完备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制礼作乐”。礼是“周人为政之精髓”。周初的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中央政权权威散失,诸侯争霸,士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诸子百家兴起。在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往往是产生思想家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末民初时期。(西南联大被称为真正的大学,也是一个战乱时期的大学)西方的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似乎都是在社会发展时期。 道家:老子、庄子。“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仁、义与礼” 法家:管仲、子产、李悝、商鞅、韩非子。“法、术、势”。 墨家:墨翟。“兼爱、非攻”。 阴阳家:邹衍。“阴阳消息”。 兵家:孙武、孙膑。战争谋略。 “诸子百家”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韩非子·备内》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五蠹》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 ——《韩非子·解老》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定儒、墨之诚乎? ——《韩非子·显学》 三教九流 三教:汉儒宣扬夏尚忠、商尚敬、周尚文为三教.见《白虎通·三教》。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佛为三教。最早的事迹见于《翻译名义集》(宋僧法云编):“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成书早于《翻译名义集》的《北史周纪下》“帝升高座,辩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九流:春秋战国时九派学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整理前代图书划出“九流以别” 。九流,即: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加上小说家为十家:“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未成为一个学派。) 四、两汉经学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春秋繁露义证》第32页。 “天将阴雨,人之病故为之先动,是阴相应而起也。天将欲雨,又使人欲睡卧者,阴气也。 ——《春秋繁露义证》第359页。再见于本书第354—357。 《春秋繁露》“天人感应”。 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 ——《春秋繁露义证》第32页。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第五十六》: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木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