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来时助动词语义语用界面意义研究
将来时助动词语义-语用界面意义研究
提要:长期以来,对英汉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的解释缺少统一的意义解释模式。针对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对意义的解释所存在的方法论及概念分类的缺陷,后格赖斯语用学者Jaszczolt提出默认语义学,将语义与语用因素有效融合,构建出统一的意义解释模式,解决了语义和语用意义相分离的片面性问题。本文尝试应用默认语义学意义解释模式对英汉将来时助动词语义一语用界面意义进行解释,同时验证其解释力与有效性。
关键词:将来时助动词;意义;默认语义学;后格赖斯语用学
1 引言
在各种语言的语法研究中,将来时助动词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来,研究重心逐渐由语法结构向意义解释转变。受英语语法研究历史的影响,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一直遵循传统语义观:句子意义可归因于句子本身的真值条件,不考虑语用因素。随着语用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将语用机制与传统意义解释有机融合或许/biyelunwentigang.html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应用默认语义学意义解释模式,解释英汉将来时助动词语义一语用界面意义,验证其解释力与有效性,以求对英汉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的解释提供有效的帮助。
2 将来时助动词意义解释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表示将来的助动词。英语核心将来时助动词为will,shall和be going to,汉语核心将来时助动词为“将”、“要”和“会”。
英语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派是多义观(polysemons view),以Palmer(1986),Coates(1983),Huddleston和Pullum(2002),Lyons(1977)为代表,认为英语将来时助动词是多义的,每个词均表达两个或者更多独立的意义;另一派是单义观(monosemousview),以Ehrman(1966),Perkins(1983),Groefsema(1995),Klinge(1993),Papafragou(2000)为代表,认为英语将来时助动词是单义的,各词均含有一个核心的、统一的意义,其他含义均是该核心意义与具体语境相结/html/zxlw/xfzx/合,即语境具体化的结果。汉语将来时助动词的意义研究也大体遵循以上两种方法(吕叔湘1984,王力1985,黎锦熙1992,朱德熙1982,侯学超1998,鲁晓琨2004,郭昭军2005,Susanna Yang 1979,Tsang ChuiLim 1981)。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多义观将所有语境中出现的意义都囊括在义项集合中,没有考虑到某些语境意义的偶然性,忽略了词汇的中心意义,这种方式描述的充分性是以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解释量为代价的。相反,单义观针对将来时助动词意义问题采取过度简单化(oversimplifica,tion)原则,夸大了语用学的作用。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于将来时助动词意义研究存在以下两点共性不足:第一,将来时助动词意义解释的片面性;第二,缺少意义解释模式(姜涛2010:37-40)。
3 默认语义学
后格赖斯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解决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对意义的划分与解释所存在的方法论和概念分类的双重缺陷(姜涛2009:81—85,张绍杰2008:196-203,张绍杰2010:3—11)。针对以上缺陷,后格赖斯语用学家提出多种意义解释模式,包括Carston模式、Raeanati模式、Bach模式、Levinson模式和Jazezoh模式。
Jaszczoh提出默认语义学(Defauh Semantics),认为/zhexuelunwen.html:“既然字面意义不能完全表达句子的命题内容,我们不得不寻求一种优化机制,在语用层面将命题意义补充完整”(Jaszezolt 2005:xvii)。Jaszczolt认为话语意义加工过程包含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WS)、语用推论(CPI)、认知默认(cD)和社会文化默认(sCD)4个因素,并提出“并合表征模式”(merger representation model),认为人类交际行为对意义的表达是整体表征方式,4个决定因素相互作用,任何因素都不能成为其他因素的输入或输出。她否定了人们通常持有的观点:逻辑形式(所言)是基础,语用推论和默认是在此基础上推断出的说话人意义。Jaszczolt认为语义一语用界面意义体现语义和语用的并合作用,因此“并合表征”既包含语义成分,也包含语用成分;既包含有意识的推论,也包含无意识的默认。如图所示:
在默认语义学中,默认意义是由语言使用的规约性所触发的非真值条件意义,同时也是无需语境参与的非推论意义(Jaszczolt 1999,2005,20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