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人称代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 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词在人称、数、性、格上取得一致。 ;代词的分类;第一节 代 词(4课时)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一、人称代词 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它具有三个特点 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 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 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卬”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情况。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①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 ②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谦称表示法: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 注意: 谦称词都是名词或名词性 结构,虽相当于相应的第一人称代词,但在语法功能上又有不同,譬如,它不受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律的制约。 ;(二)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②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列传》) 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 ④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 ⑤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一年》)  ⑥我胜若,若不我胜。(《庄子·齐物论》);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内部差异: 1、从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看,“女”、“汝”、“若”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很少作定语;“而”常用作定语,很少作主语、宾语;“乃”多作定语,作主语很少见;“尔”可作主语、宾语、定语。 2、从使用环境看,“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其它场合下以“尔”、“女”、“汝”称呼对方则是不敬的表现;“若”是一般的称呼;“而”、“乃”只表示单数。 3、“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①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国语·邵公弭谤》) ②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予录乃勋,引登九列。 (《后汉书·宋弘传》);尊敬表示法: 古人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在对话及书信往来中,多用尊称的方法,而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词。 表示尊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1、称人之字 ①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②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称人以美德之辞 美称词语,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史记·留侯世家》) ④(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我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3、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这些情况的用语较多,一般因人而定。例如: ①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②高帝曰:“相国休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如: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秦始皇本纪》) 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③执事服官有年。(方苞《与安徽李方伯书》) ④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归有光《上万侍郎书》) 注意:尊称与谦称一样,也是名词性结构,本身并不是代词,因此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也不必放在动词之前。;(三)第三人称代词 先秦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很少作主语。现代汉语中需要用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地方,古人一般采用两种表达方法:一是重复前面已经出现的名词,二是省略主语。 “厥”、“彼”的第三人称代词用法: 1、“厥”作第三人称代词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