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发展史及简介
计算机基础部 计算机发展史及简介 人类追求的计算工具 1642 Blaise Pascal 加法器 Charles Babbage 1822 差分机 1833 分析机 1944.MARK I 1946.ENIAC 电子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体重28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5000次加法/秒 功率150KW 计算机发展史 1. (1904)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 散热量大 5千~4万(次/秒) 2. (1948)晶体管 体积小、耗能低、 性能稳定 几十万~百万(次/秒) 3. (1950’s)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百万~几百万(次/秒) 4. (1970’s)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百万~几亿(次/秒)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P3 计算机发展史 P4:现在PC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代别 起讫年份 逻辑元件 图片 应用领域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 科学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事务处理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应用于各个领域 第四代 1971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广泛应用于所有领域 IC集成度提高的规律 Moore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 (Gordon E.Moore,1965年)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0 4004 8008 8080 8086 80286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II Pentium III Pentium 4 晶体管数 例:Intel微处理器集成度的发展 P5 什么是 IC卡? IC卡(chip card、smart card),又称为集成电路卡,它是把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塑料卡基片内,使其成为能存储信息、处理和传递数据的载体 应用举例: 作为电子证件,记录持卡人的信息,用作身份识别(如身份证、考勤卡、医疗卡、住房卡等) 作为电子钱包(如电话卡、公交卡、加油卡等) P6 IC卡的类型(按所镶嵌的芯片分类) 存储器卡:封装的集成电路为存储器,信息可长期保存,也可通过读卡器改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电话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等 (带加密逻辑的存储器卡增加了加密电路,用于安全性较高的场合) CPU卡:封装的集成电路为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还配有操作系统,处理能力强,保密性更好,常用作证件和信用卡使用。手机中使用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 非接触式IC卡在身份证中的使用 第二代身份证使用非接触式CPU卡,可实现“电子防伪”和“数字管理”两大功能 : 电子防伪措施:个人数据和人脸图像经过加密后存储在芯片中,需要时可通过非接触式读卡器读出进行验证。需要时还可以将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等保存在芯片中,以进一步提高防伪性能 数字管理功能: 存储器能储存多达几兆字节的信息,采用分区存储,按不同安全等级授权读写 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快速查询和身份识别,将使二代证在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手工到机械自动 计算机是人类对计算工具的不懈努力追求的最好回报。我们的祖先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知道了用石块和贝壳计数。随着文化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简单的计算工具。我国在唐朝就开始使用算盘,17世纪出现了计算尺,这些都是著名的手动计算工具。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Pascal)创造了第一台能完成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用来计算税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673年德国莱布尼兹(Leibnitz)改进了帕斯卡的设计,增加了乘、除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步运算都需要人工干预,即操作数由操作者提供,计算结果由操作者重新安排。这些发明在灵巧性上有些进步,但都无一例外,没有突破手工操作的局限。 直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数学家巴贝奇(Babbage)才取得突破,从手动机械跃入机械自动时代,巴贝奇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要使计算机能自动进行计算,必须把计算步骤和原始数据预先地存放在机器内,并使计算机能取出这些数据,在必要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计算顺序。他还分别于1823年和1834年设计了一台差分机和一台分析机,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建议,从而奠定了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基础。 机械计算到电动计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