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思想意义之新解.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mail:haibian888@163.com;邮编:251907;电话QQ:879277077 《桃花源记》思想意义之新解 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中学(251907)吴长雨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可谓是文言创作中的名篇。确实有很深的艺术成就。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既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真实感人的力量;在文章的结构上,有迂回曲折、幽深奥秘的效果,情节更是跌宕离奇,出人意料,更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同时作者创设的农村生活的意境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恬淡自然、清新而幽雅,并且语言上的魅力也别有一种风格。如果从这些方面来评价这篇文章确实值得后人去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我觉得值得商榷,值得我们去思考,尤其在课改的今天,更有必要地其思想意义进行探讨。在此,我抛砖引玉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虚构的“理想社会”不现实的思想内涵。 1、与现实的反差太大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占乱纷纷的年代,作为一个士族出身的人,能有“大济于苍生”之志,真是难能可贵,这能说明家教起的作用,然而好景不长,很快这样的抱负被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荒淫所吞噬。于是以一腔的抱负无法实现为借口,丢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隐遁山林,不顾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陶渊明就虚构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没有纷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和谐的世外桃源。于是就出现了文中的那一幕。可叹那只是一种远离生活的空想。这种理想的社会并不能解救遭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这种理想的社会离现实太遥远,不能不承认这种理想真得很完美,然而这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对于今天的我们青少年也缺少现实意义的教育和启迪。 2、子虚乌有的空想。 理想是行动的指南,理想是靠行动来实现的。在当今课改的新思潮引导下,应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而学习这篇文章,我不知道学生从中能收到怎样的启发和教育呢?尽管陶渊明的理想社会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只能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对今天的青少年,只能从文中学习怎样去想象,而不取动脑、动手去实践。因此,这种没有实践能力的教育的思想意义应该值得去探讨。理想与实践是分不开的,这不可质疑的真理。 二、积极的“归隐”的思想意义。 1、变相的逃避。 为了表达自己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道德情操,显示自己的高洁与傲岸,隐居山林、与世无争过着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修身养性。于是乎写出了这样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恬淡自然的生活无人打扰,安逸而舒适。而“大济于苍生”之志,在他身上已无处可觅。现实中的人民还在战乱的水深火热之中,而陶渊明正在享受着别人用生命换来的安宁生活,饮酒赏菊。这样的修为怎能叫后人学习,使后人受到教育。这样的“隐居”不是逃避有什么呢? 2、文章不能如影随形 陶渊明的文采真是一流,然而形神不能兼备,文章的思想意义虽说不能表达那种轰轰烈烈的为国为民牺牲精神,也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下向世人宣扬一种骨气,敢于正视邪恶与黑暗的现实。屈原为了国家的社稷曾与黑暗势力对抗到底,也道出了:“举世混浊,为我独清;众人皆醉,为我独醒”的高尚情操,而自己宁愿投身汨罗河,也不苟活于世。谭嗣同也为例行变法,面对现实慷慨就义,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就是的决心。这样的壮举怎不叫后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对现实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而陶渊明就这样守着田园平庸的度完自己的余生。事实谁难料,自有后人说。 当然陶渊明的这样思想在当时社会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今天把《桃花源记》作为教材分析它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去学,我觉得值得商榷。因为它的现实意义实在是缺乏。在课改新思潮的今天,我认为教材的侧重点应注重它本身的现实意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现实主义教育。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提出来和老师们探讨。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