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怀仁治肿块类疾病经验撷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怀仁治肿块类疾病经验撷萃

彭怀仁治肿块类疾病经验撷萃 病案举例 病例一:汤××,女,36岁,首诊时间:2004年6月24日,两乳房发现肿块,疼痛,少腹疼痛,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白带光亮清稀,胃纳少,舌苔薄白,脉缓。证属气滞痰凝,宜行气止痛,化痰散结:处方: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0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木香5g,神曲10g,党参10g,黄芪12g。复诊:2004年6月29日。乳房肿块变软变小,右侧已无,左侧亦好转,疼痛亦减,舌苔薄白,脉缓。处方: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1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连翘10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2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青陈皮各6g,木香5g。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肿块基本消失。 按:彭老 治疗 这位病人是以行气止痛、化痰软坚为主,同时“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故方中有神曲、党参、黄芪,此方汇行气化痰健脾药为一炉,其主导药物在于软坚散结,行气止痛,辅以健脾药以为佐使,取效甚捷。 病例二:王××,42岁,初诊日期:2004年6月29日,两乳房肿块数年。现按之则硬,经前两乳胀痛,性急易燥,舌苔薄白,脉缓。证属血瘀痰凝,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柴胡6g,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炒白芥子10g,昆布15g,海藻15g,延胡索10g,皂角刺10g,三棱6g,莪术6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7剂。二诊:7月6日,两乳房肿块变小,证已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炒白芥子12g,玄参10g,山甲片3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当归10g,乳香3g,没药3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皂角刺12g,白芍10g,7剂。7月15日三诊:乳房肿块变小,疼痛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大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夏枯草10g,连翘10g,乳香3g,没药3g,当归10g,白芍10g,皂角刺12g,延胡索10g。坚持服用1月余,肿块消失。 按:此方在行肝气、活血逐瘀之时不忘软坚散结,所以彭老使用了香附、青陈皮、乳香、没药行肝气之药;海藻、昆布、山甲片化痰软坚;当归、白芍活血化瘀;连翘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煅牡蛎等同用,在方中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病例三:耿××,男,51岁,左膝弯处有肿块,诊断为囊肿。方用:白头翁15g,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连翘10g,煅牡蛎15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2g,玄参10g,浙贝母10g,姜半夏10g,穿山甲3g,白茯苓10g,5剂。复诊:左膝肿块缩小变软。方用:昆布15g,海藻15g,炒芥子12g,连翘12g,白头翁15g,煅牡蛎10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0g,玄参10g,大贝母10g,木香5g,三棱10g,莪术10g。继续服用数月,肿块逐渐消失。 按:首诊彭老以化痰软坚为主,选用了姜半夏、穿山甲等一系列化痰活血软坚药。复诊则偏于破血行气,因而使用了三棱、莪术来破血行气。针对病变的部位,方中有牛膝和独活两味引经药。而方中白头翁的使用则是本方的一大特色。 讨 论 从 现代 医学角度看,肿块类疾病,主要包括腹腔内积聚、瘕,如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内脏息肉、炎症包块、纤维瘤、皮脂腺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慢性淋巴结肿大、女性的乳腺纤维瘤、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彭老认为,肿块类疾病的病因多与气、痰、瘀、食、寒等有关;病机方面,主要责之肝脾功能失调,继则 影响 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致气滞血瘀痰凝。病位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治则“必理血分,兼通络瘀,搜瘀之中,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否则专事攻削,正气益衰,积聚何由去乎?”提出了 应用 化瘀通络搜逐药物治疗肿块类疾病。然面对每位病人之时,不可同方而与治之,须辨证论治。案一与案二均属乳房肿块,但在组方上却不甚相同,前者病变偏在气分,因而注重行气止痛,代表药物如川楝子、乳香、没药;后者偏于血分,药物上选用了三棱、莪术,重在破气行血。病案三则又略有不同,首诊方偏重于软坚化痰,复诊方则偏于破血行气。彭老治疗肿块方均用软坚散结、化痰活血药物,但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而有所化裁,比较集中反映了彭老的临证特色。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