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30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VIP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30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30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30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张田,张朝,张胜利,施展 【关键词】 椎间盘镜;椎间盘移位;并发症   0引言   近几年来,后路脊柱显微内镜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 应用 得到了迅速 发展 ,并逐渐成为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趋势,其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1]. 现对我科560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所出现的30例术后并发症病例进行回顾性 分析 ,探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对象和 方法   1.1对象   560(男360,女200)例患者,年龄13~64(平均35)岁. L3~4椎间盘突出症8例,L4~5椎间盘突出症280例,L5/1椎间盘突出症272例. CT病 理学 分型:隆起型310例 , 破裂型218例,游走型32例; 中央型40例,旁中央型190例,旁侧型330例. 伴椎管狭窄60例.   1.2方法   取腰背后正中线旁0.5~0.8 cm为进针点,在C臂X线机透视下用克氏针定位. 以克氏针为中心做一纵行切开长约1.8~2.0 cm,序贯地扩张组织;安装工作通道,自由臂连接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放置内镜调节视野;显露椎板及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显露神经根和椎间盘,切除椎间盘或髓核摘除探查神经根管;冲洗止血关闭切口. 将手术并发症按发生时间分为两类:术中或术后2 wk内发生的为早期并发症;术后2 wk以后的为晚期并发症.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3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5.4%. 其中早期并发症19例,占63.3%;晚期并发症11例,占36.6%. 早期并发症中脑积液漏4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1 d;神经根损伤2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1 d;神经根激惹综合征4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3 d;手术定位错误3例. 晚期并发症中椎间隙感染3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1.7 mo; 残留腰椎间盘再突出4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15 mo; 神经根管狭窄未解除3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6 mo; 腰椎不稳1例,平均术后发生时间4 mo. 2.2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 术后脑脊液漏:我们常规采用调整体位,尽量采用头低俯卧、侧卧位,局部加压包扎并保持外层敷料的干燥清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一般术后3~7 d即可治愈. 神经根损伤及神经根激惹综合征:均进行观察治疗,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并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功能完全及大部分恢复,未进行开放手术. 术后椎间隙感染: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加强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神经减压不彻底、残留再突出及定位错误:均进行积极开放手术进行探查、髓核摘除、减压治疗而治愈.   3讨论   MED手术并发症主要可分为早期和晚期并发症,本组早期并发症共19例,主要是脑积液漏、神经根激惹综合征、神经根损伤及手术定位错位等. 脑积液漏. 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黄韧带与硬膜黏连. 术中应于神经根发出部位的外上方开始咬除锥板;摘除中线或对侧后纵韧带前方突出髓核时,要用宽的神经拉钩牵开神经根、硬膜. 神经根损伤与神经根激惹综合征[2]. 神经根激惹综合征是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中操作轻柔,神经根牵拉不能过中线,吸引器、神经拉钩不能长时间堵塞侧空吸引、牵拉. 定位错误. 定位错误容易出现在腰椎有变异的患者[3],如六椎体、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锥板过窄等. 术前应仔细 分析 腰椎正侧X线片、CT和MRI. 腰椎病变间隙如有变异或有疑问,术前除X线定位片外,应进行CT定位,术中C臂再定位. 进入椎管后,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神经根受刺激的反应部位,再次验证病变间隙,多可避免定位错误.   本组晚期并发症共11例,占并发症的2.98%. 残留腰椎间盘再突出. 是MED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 本组4例,发生率为0.71%,低于国外 文献 报道1%~2.8%[4]. 我们的预防措施为: 术中 应用 不同角度的髓核钳,对病变椎间隙头侧、尾侧、病变对侧、椎间隙内及后纵韧带前方,仔细耐心掏取,估计单侧入路不能解决 问题 可以考虑双侧入路. 神经根管狭窄未解除. 本组术后发生3例,发生率0.54%. 所以我们在MED手术中常规探查神经根管,减少遗漏. 椎间隙感染. 本组共3例,占并发症0.54%,低于文献报道0.7%[5]. 预防措施:术前控制机体潜在的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术后切口充分引流. 腰椎不稳. 共1例,发生率低,约0.18%. 主要原因为术后未按出院医嘱执行,卧床时间较长,与未进行腰背肌锻炼有关.   总之,MED手术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的新技术,其综合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但其相关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并积极加以预防,才能保持并进一步提高MED的 治疗 效果.   【 参考 文献】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