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古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古董 文舒日尧(北京) 社会的前进,风俗习惯的转变,使传 统文化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不少项 目几乎成为文物架上的古董。本期的“非遗 拾萃”将撷取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怯 音乐、太平歌词和皮影戏做简单介绍。希望 可以把这“一乐”、“一歌”、“一戏”的 旧貌新颜展现给各位读者。 怯音乐与智化寺音乐并生并存 怯音乐是与京城智化寺音乐并生并 存的民间佛乐,与后者既存在明显的差 异,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称智化寺 音乐为“京音乐”,称民间佛乐为“怯音 乐”,“京”与“怯”合在一起,构成完 整的京城佛教音乐。 “怯音乐”自清朝张氏先祖形成风 格,经民国流传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 史。怯音乐的演奏风格独特,区别于智化 寺音乐的演奏方式,独创大管演奏,表现 力更加丰富,气韵洒脱豪放。伴随着从古 至今京城民间丧葬习俗的兴盛、没落、消 失的复杂演化过程,怯音乐的曲目中,无 论唱诵、器乐,都产生并保留下大量与佛 教音乐相通却又极富民间色彩的丧葬歌调 和曲目。 清朝中叶,张家鼓乐班的第一代乐手 是宫廷乐师,后至民间,逐渐成为京城鼓 乐班里的佼佼者。从晚清、民国直到二十 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京城内外,特别是京 西北海淀一带,办丧事的“张和尚”鼓乐 班已家喻户晓。“张和尚”本名张广泉, 张家鼓乐班传至他已经是第八代。他门下 弟子众多,儿子张贵是“怯音乐”的第九 代、孙子张佳艺是第十代传承人。 然而,不得不提到的是,张广泉的传 人1949年后大多进入文艺团体,现在都 已退休。怯音乐的一些曲目歌调,亟待整 理;一些演奏人员,亟待传艺,以免绝响 于后世。 人们欣赏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在咀嚼这 一代代继承者的保护、传播和弘扬——让非物质文化遗 产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永恒的魅力。 While people appreci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s for several hundreds,even over a thousand years,are chewing the successors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from generations--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hould leave behind the eternal charm in each individual heart. Traditional Culture,Not the Antique太平歌词地道的京味演唱 太平歌词是曲艺的一种形式,用北 京方言演唱。演唱者手持玉子,节奏上分 为“一语一打”、“一语双打”和“流水 板”等,每段曲目一韵到底,唱法开头甩 腔、中间适当加以俏口、托腔以及流水板 唱法。 《中国曲艺志北京卷》记载,太平 歌词“约形成于清代初叶,流行于北京城 区”。据前辈艺人说,清兵入关后,士兵 们闲暇之时随意哼唱,有人用鞭杆敲打马 镫演唱,故有“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 还”之说,后经发展有了专用乐器——两 片竹板,术语曰玉子。到清末,相声演员 把太平歌词归到相声的说学逗唱四门功课 之中。为招揽观众,演员一边演唱一边白 沙撒字,故当时相声演员均会表演一两段 太平歌词。 清朝乾隆时期有升平署和掌仪司, 创编过大量的太平歌词。民国初期,艺人 们也创作了大量的曲目,有民间传说故 事、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种,以民间传说 为多。现保留下来的传统曲目有《单刀 会》、《白蛇传》、《大西厢》、《秦琼 观阵》、《探晴雯》、《白猿偷桃》、 《闹天宫》、《要彩礼》、《火烧绵山》 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多作者写了 太平歌词新节目,如《刘胡兰》、《向秀 丽》、《反浪费》、《双改行》等。著 名作家老舍也创作了《开国一周年》、 《七一之歌》等作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演唱太平歌词的 演员有王兆麟、吉坪三、荷花女,后有袁 佩楼、秦佩贤,再后有杨少奎、师世元, 王本林等。王本林是数代传承人中唯一以 唱太平歌词为主,相声为辅的演员。他在 抗美援朝时期为前线战士们演出过《飞 虎山大战》、《张勇接电线》、《贫农儿 子》等反应现实题材的节目。王本林之子 王双福,1945年出生,自幼从父学艺, 继承了这一曲种,代表作有《战非典》、 《改革赞歌》等。 皮影戏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符号” 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符号”。北京皮影艺术有近1000年的历 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宫廷皮影 (王家班)的皮影艺术。京西皮影,又名 皇家宫廷皮影、王家班皮影,传承至今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承人王丽 娟,现定居海淀区西二旗。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大寿时,甘肃一 名武将董祥福,带来一个皮影戏班子给慈 禧演出祝寿。戏班中的艺人王炳义在演出 结束后便留在京城,并组建了王家班皮影 王戏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