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居民居住模式对其就业和收入地影响方式分析_以昆明市为例_陈_乐_侯学英.pdf

城中村居民居住模式对其就业和收入地影响方式分析_以昆明市为例_陈_乐_侯学英.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中村居民居住模式对其就业和收入地影响方式分析_以昆明市为例_陈_乐_侯学英

第 12卷   第 4期 红河学院学报 Vol.12 No.4 2014年8月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Aug.2014 城中村居民居住模式对其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方式分析 —— 以昆明市为例 陈 乐,候学英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1)   摘 要:空间失配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John Kain于1968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美国城市衰败内城居住的黑人,正处于 其居住与工作地之间空间不匹配现象中。中国城中村,当前聚居着大量低技术、低收入的群体,他们的住房条件简陋,治安状 况混乱以及社会资本不足,这种居住模式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收入。 依据空间失配理论,基于昆明市三个城中村的调查数据,运用指标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昆明市城中村居民居住模式 对其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昆明市城中村当前还不存在空间失配现象,但以后很可能会出现此现象,家庭人口、 受教育程度和车辆拥有情况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城中村;空间失配;指标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4)04-0027-06 一 引言 提出正处于美国后工业化时期,工厂逐渐由内城迁   (一)问题的提出 移至郊区,导致内城贫困人口居住与工作地在空间 中国城中村,这一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低 上不匹配。由于高昂的通勤成本,内城贫民大多会 收入邻里,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在环 选择失业(Richard, 2004),而选择工作的群体得忍受 境、交通、治安还是从人口流动方面,城中村都存 高昂的通勤成本而无力搬至郊区居住(Yves, 2009)。 在着很多问题(李诚,2005)。昆明市城中村,不 随着城市的再发展,内城的工作机会逐渐减少,郊 仅具备上述城中村的问题,也存在着自身缺陷:由 区的工作机会逐渐增多,内城居民的这种现象会表 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使得一部分以前在这些 现的更为明显(Laurent, Harris and Yves, 2007)。 改造过的城中村居住的居民搬到了环境更差、通勤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学者们对空间失配问题的 更不方便的地区;而另一部分居民则搬到了还未被 研究较为深入,他们的研究范围不仅体现在理论、 改造的城中村,过着更加拥挤的生活。 技术方法及政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如:John F. 较差的居住现状正在影响着城中村居民的就业 Kain,2004; Donald,2005),还更多地体现在实证方面 和收入,有研究表明:当前许多在城中村居住的居 的研究。 民正处于劳动力市场的边缘,且被社会主流工作所 国外学者主要从3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内城空间 排斥(Fulong Wu, Chris, He and Liu, 2010)。然而, 失配现象:有学者从内城居民的居住现状角度分析 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现状如何影响其就业和收入,此 了空间失配问题:Thoms, Shen and Peng(2004)就通过 类研究并不多见。文章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详 此角度,基于美国6个大都市低收入邻里居民的生 尽分析昆明市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现状对其就业和收 活及出行情况,发现公共交通程度的变化对内城居 入的影响方式。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