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演变史论草书的气质.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最为自由最能体现书家个性的书体。本文对历代草书大家及作品进行祥尽分析,进而对草书的气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草书并非是楷书的快写。自汉到今草书作为一种艺术书体,一直伴随着官方文字流传下来生生不息。草书极为野逸,突出表现为一个“变”字。草书是书家个性展现的最佳形式,是摆脱实用功利的纯艺术作品形态。 草书的概念,我们能见最早的记载,是东汉光和年间的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一般人认为,这是刁难草书的始祖。我却认为他对草书的批评颇有见地。他说:“草本易速,今反难而迟,多指失矣。”他批评当时那些写草书的人,徒效其形,不得其神,违背草书规律,矫揉造作。“凡人名殊气血,异筋骨,心有殊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载?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草书因人而异。各具面目,本是对的。但认为草书不可学,则走向一个极端,有违事实了。闪烁在中国浩瀚书史上的夺目群星、草书大师们,无一不是广闻博取,刻苦努力,学而有成,自成风貌的。被人们尊奉为“草圣”的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等,莫不如此。 草书的萌芽,从甲骨卜辞就开始了。那种不自觉的率意刻画,已露草书端倪。的简帛文物的出土,似为目前所能见到的行草书的最早实物了。但它被视为俗书,不得官方承认,史所不记,就不足为怪了。有记载的,皆以为草书出现在秦汉之际。赵壹说,奏汉之交,“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为应急速计,草书渐行,卫恒《四体书势、草势》云:“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草,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北朝书评家王《古今文字志目》秦、汉、吴59人中有载张芝大名。南朝,宋书法家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张芝书迹,《章草帖》典雅蕴藉;《如汝殊悉帖》气势雄强,有类羲之,尤以气魄胜之。草书发展到这里,已从应急之用转变为情感宣泄、专供欣赏的艺术上来了。卫恒《草势》载:“故伯英自称,上比催,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此颇见自负之色,然亦多少透出当时评论界信息。 民俗文化 /artx/mingsu/ 编辑:hdncbw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