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向化学世界的阶梯——原子结构课案
魅力科学论文题目通向化学世界的阶梯——原子结构姓名何鹏专业交通运输学号201334040指导教师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二○一六年六月通向化学世界的阶梯——原子结构——对魅力科学前十集的总结概括【摘要】 生命过程本质上是化学过程,认识生命现象的内在本质必然要求进一步在微观层次上学习和认识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变化规律,这也是从事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必要知识基础。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要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就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组成及性质变化的内在结构规律。【关键字】 原子模型 波函数 量子数 薛定谔方程 能级交错 元素周期表正文:原子结构是化学概论的基础,在申泮文院士的火箭模型中,化学概论又处于顶端,因此,对于原子结构的学习和理解是深入化学世界的知识前提。笔者作为文科生,无法对其中理论做出深刻分析理解,只将《魅力科学》视频中车云霞教授讲解的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概括,以期成为一篇小小的科普文章。本文将分成四个模块,分别是早期原子模型概述、原子内粒子的运动与分布、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总结和感想。论述如下:一、早期原子模型概述人们对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有感性至理性,由片面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原子学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提出,在此,笔者只针对19世纪末以后的原子学说加以描述。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原子学说和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和广泛流行也促成了量子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物理学的进步。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逐步揭示了原子内部组成和结构的秘密以及与元素化学性质紧密相关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变化规律,并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微观世界。早期原子模型正是在这个时期得以相继提出。1、Rutherford原子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Thomson通过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发现了电子,确认带负电荷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R.A.Millikan通过测定油滴的电荷,确定了电子的电荷数,并据此计算出电子的质量大约只占氢原子质量的二千分之一。那么原子中的质量是如何分布的呢?电荷的正负如何平衡呢?Rutherford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给出了问题的可能答案。 1910年,Rutherford用快速α粒子流轰击一张约4x10-7m厚的金箔,发现尽管绝大部分的粒子都毫无阻碍地通过了金箔,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散射,极个别的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这使他认识到:极个别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必定是因为他们和金箔原子中某种极小体积的坚硬密实的核心发生了碰撞,这个核心应该是带正电,而且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这便是著名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占原子大部分质量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就像行星沿着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行。2、Bohr原子模型Rutherford的行星模型虽然解释了α粒子散射现象,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原子能够稳定的存在。1913年丹麦的Bohr在Rutherford的行星模型基础上,借鉴M.Planck的量子论和A.Einstein的光子学说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假设,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结构和氢原子光谱,即Bohr理论。其要点如下:1.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愈远能量愈高;2.可能的轨道由电子的角动量必须是 h/2π的整数倍决定;3.当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才发射或吸收能量,而且发射或吸收的辐射是单频的,辐射的频率和能量之间关系由 E=hν给出。Bohr理论成功解释了原子稳定性问题。下图是氢原子光谱图:3、现代原子模型理论1923年法国的L.de.Broglie提出电子等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这成为了探究核外电子运动的崭新阶段。接着1926年奥地利的E.Schrodinger建立了电子波动方程,运用波动力学建立了全新的模型:除原子核近似看成不动外,核外电子的运动并不是绕着原子核旋转,而是遵守不确定原理和统计学规律。电子在核外不同区域出现的概率大小不同,可以用“电子云”形象地描述。这个原子结构模型被认为是相对完整、科学的原子结构理论。二、原子内粒子的运动与分布原子内粒子的运动依据量子力学和统计学规律,主要反映在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粒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以电子云形式存在,有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各层电子还存在着能级交错、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主要体现在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1)波粒二象性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de.Broglie提出电子等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对于质量为m,速率为v的微粒,其具有相应的波长λ为,p代表微粒的动量,λ代表微粒波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