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畜牧文化论文 中国牛文化起源变迁及未来发展应用初探
中国牛文化起源变迁及未来发展应用模式
初探
摘要:中国牛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这与汉民族早期的文化传统、农耕生活和认知心理
有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农耕文化的衰落,传统的牛文化也在迅速发生着变迁。本文简述
了中国牛文化的起源变迁及其核心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理想美德的契合之处,在此基础之上,
笔者探究了中国牛文化未来发展与应用的模式。
关键词:牛文化;起源;变迁;产业
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五千年受人崇敬的 “牛文化”。我国养牛用
牛约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与牛为伴。画家齐白石曾自称为 “耕
砚牛”,画家李可染的画室悬挂着 “师牛堂”的横匾。牛作为一种文化,已渗透进了我国人
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牛与我国万事万物、民
俗事象都有着种种关联,东西多了叫多如牛毛,脾气大了叫牛脾气,大口喝饮料叫牛饮,财
大气粗叫牛气。牛在文学艺术中常常充当主角,牛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和牛有
关的艺术作品,真是数不胜数,汗牛充栋。
一、牛文化的起源
相传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期,各部落总把自然界中的动物作为自己的氏族徽帜,于
是原始的图腾崇拜就产生了。牛部落的人就是怀着对牛的崇拜选择了牛作为本部落的徽帜,
牛开始具有了文化性。也就是说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 “牛文化”就已经出现了发端。“牛”
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牛”字发生了一些演变,如图-1所示。
A B C
D E
图-1.甲骨文中的“牛”字及“牛”字的演变(A 图中箭头所指的是“牛”字;B、C、D、E
图依次展现了“牛”字的演变过程。)
到了商周时代,祭祀成了重要的宗教和社会活动。考古学家已经从甲骨卜辞中得知牛是
一种重要的祭品。另外,只有天子和诸侯祭祀时才可以用的 “太牢”,有时也专指牛。如《大
[1]
戴礼记·曾子天圆》中记载“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这说明上古三牲之中,牛最珍贵,
非一般人所能享用。商周时代祭祀文化是核心文化,所以牛作为祭祀活动中的主要祭品,在
人们的意识中就成了具有祭祀文化的事象。
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水平低下,单靠人力根本无法更好地从事农业生
产活动,人们选择牛作为他们的辅助生产工具。首先是因为牛是最驯服的动物之一。汉字中
的 “畜”字可以作为佐证,“畜”的上面是 “衷”表示牵引着,下面像出气的牛鼻,说明牛
已经被驯服,牛可能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之一。其次是因为牛的力量比较大。早期被人类
驯服的动物中,力量大的有牛也有马。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牛,这一点可以从 “犁”字得到证
[2]
实。“犁”从牛利声,说明这种工具和牛有关。 时至今日,我国部分农村仍有用牛拉犁种
田的传统习惯。所以牛也成了负载农耕文化的事象。
“牛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两面性。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初就发现了牛作为一种动物既具
有优点又具有不足。比如牛的脾气比较倔强,脾气倔如牛的是“犟”,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
“牾”。但是在“牛文化”发端的时候,祭祀文化和农耕文化在人们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所
以牛的正面积极文化特征是 “牛文化”的主流。
二、牛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理想美德契合之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伟大人品的真实写照;“老牛亦
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无数中华英雄老当益壮的生动刻画;“隔岸横州十里青,
黄牛无数放春晴”,正是中华仁人志士黄牛般的奋斗才了这万里神州的处处春晴……文人学
者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赞颂牛,清官百姓们通过身体力行来赞颂牛。其实赞颂牛,正是在赞
颂像牛一样具有典型优秀品质的人。胡启立为厉有为的画册《孺子牛》作序说:我们所称颂
的牛的种种美德,不正是对勤劳善良质朴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讴歌和赞颂吗?不正是对中华民
[3]
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讴歌和赞颂吗? 是的。诸多中国人都在学习牛的憨厚倔强、奋力向前、
无私奉献地精神,并用这种牛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向前,努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