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分子世界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黄桥中学 袁春伟 江苏省黄桥中学 袁春伟 江苏省黄桥中学 袁春伟 江苏省黄桥中学 袁春伟 §7、1 走近分子世界 丹阳三中 张步青 一 、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7、1节是8年级第七章的第1节,是学习7、2和7、3的基础。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3.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初步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实验与设定模型 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二、学情 教法 学法 1、学情 本节课的知识是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的,比较抽象 1、通过对引言及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通过对常见物质的介绍,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对课本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2、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 2、教法 3、学法 1、组织学生在网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分子运动的资料。 2、组织学生留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运动及能体现分子间存 在作用力的现象。 3、用放大镜看电视机的屏幕,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4、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运动的现象,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首先看下导语,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教室里的课桌、讲台、黑板、门窗,我们用的课本、文具等等无一不是这样,那么物质世界的两极是指什么呢?(极大和极小) 师:大到什么程度?(浩瀚的宇宙) 师:小到什么程度呢?(微小的粒子) 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微观的世界。 二、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收集证据验证猜想的探究方法建立物质微观结构模型 现象1:用木炭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 现象2: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要求:烧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也不要晃动。高锰酸钾颗粒倒入水中的瞬间,立即开始观察,请注意变化的过程。 现象3 :下面我们继续看一个实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以上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的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完善的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 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 3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三、介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这些微粒究竟可以分到怎样的程度?打个比方,用喷水壶把水分成一滴一滴的,一滴水能否再分?能分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分?分到什么时就不再是水了? 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上述三例只是其中的一些。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性质了。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四、利用显微镜收集到更多证据支持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观看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分子结构图 来看一些图片,这是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植物细胞,细胞之间是有空隙的,细胞还不是最小的颗粒,要看到分子怎么办? 这是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金属微观结构图。 放大镜、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在科学家收集证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