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技术的发展推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棚技术的发展推广 植科0901 孙蕾 摘要:在中国,大棚栽培技术的历史悠久,大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农业经济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温室栽培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推广的过程的叙述,说明了大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大棚、发展、寿光温室大棚 一、温室栽培技术的起源 温室栽培技术起源于中国,早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就已经发明了温室栽培技术,“秦即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到东汉时期,温室栽培技术更进步了。《后汉书》提到当时宫室用“或郁养强熟,或穿凿萌芽”的办法来栽培蔬菜,生产“不时之物”。所谓“郁养强熟”,就是在温室地下掏火道来加温,类似北方农村的火炕,这种方法比在屋室里烧明火提高温度要先进得多。所谓“穿凿萌芽”,就是挖掘土坑,利用坑内温度高于地表温度的原理,进行蔬菜的催芽育苗 到宋元时期,温室栽培出现两项创新技术──黄化栽培和唐花技术。 明清时代的温室有三种:第一种是简易的地窖式温室,没有加温设施,只靠地窖的良好保温性能和马粪发酵释放的热量来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是比较廉价的。第二种是地窖火暄式温室,有苗床,床下为火坑,可烧火加温,一般也用马粪壅培。第三种是立土墙开纸窗火暄式温室,苗床、火坑与第二种温室一样,只是东、北、西三面立土墙挡风,南面按倾斜式油漆纸窗。这样,可以改变地窖不见风日的缺点,既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又可以烧火加温,是当时最先进的温室。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西欧最早的温室栽培出现于17世纪,名为“绿色的房屋”。美国到1880年才有温室栽培。日本拥有温室栽培技术大约是在1830至1840年间,因为当时的温室使用的覆盖材料是油纸,故称“纸屋”。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的温室栽培技术领先世界1700多年。 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阳及东北地区、太原等地推广使用,受到各地的欢迎。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 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1970年向北方各地推广。 1975、1976及1978年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科研协作会会议对大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76年太原市郊区建造了29种不同规格的大棚,为大棚的棚型结构、建造规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1978年大棚生产已推广到南方各地,全国大棚面积已达10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棚面积已基本稳定在10多万亩。其中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各省、市约有7万多亩。 大棚的应用范围尚在开发。尤其在高寒地区、沙荒及干旱地区为抗御低温干旱及风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受季节、天气状况、覆盖方式薄膜种类及使用新旧程度情况的不同等,而产生很大差异。薄膜的气密性较强,因此在覆盖后棚内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造成棚内空气高温,如不进行通风,棚内相对湿度很高。当棚温升高时,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 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温度、湿度、CO2、光照度传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由微机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 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蔬菜的发展经历20余年的努力,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89年以前,以大田菜为主的粗放式生产阶段。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 第二阶段,即1989年到1995年前后,以冬暖式大棚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大发展阶段。从这一时期开始,寿光蔬菜逐渐闻名全国。1989年,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带头搞起了1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