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张居正及其改革精要
淺談張居正及其改革
摘要:張居正以其堅強的意誌和自我獻身的精神,將昏暗腐朽的晚明王朝帶向了壹個新的光輝階段。然而統治者的怠政、反對派的反擊、以及自身喜好諛揚的性格等使其改革最終走向失敗,並且同歷史上的著名改革家商鞅、李斯、王安石等下場是不盡相同,值得深思。但是,其改革,是值得後人贊譽的,他的改革手段,方法等等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可以說,張居正的改革是在挽救整個晚明王朝,但是結果卻不如他願。他勵誌改革,但政亡人息,身後不保,令世人惋惜。
關鍵詞:張居正;改革;性格
張居正(1525~1582),明嘉靖、萬歷年間首輔。字叔大,號太嶽,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歷任翰林院編修、吏部左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等職,謚號“文忠”。在主持朝政期間,他大刀闊斧地改革,整吏治、強邊備、改漕運、清土地、裁冗官、行壹條鞭法,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明神宗廢止改革措施,使改革大打折扣,因此也就未能拖住明王朝滑向滅亡的車輪。他個人的結局與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先輩壹樣坎坷,遭遇不幸。如果說,這壹切在歷代改革家的經歷中並不鮮見的話,耐人思索的是,導致他身後“鞭屍”,全家遭難的,是他壹手提拔、重用的繼任首輔張四維,而為他平反昭雪,奔走呼號的,竟然是當初被他廷杖致殘的反對派,太子太保、吏部尚書鄒元標。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結局,在中國改革史上也屬聞所未聞。縱觀學術界關於對張居正的評價,大多持肯定態度。如樊樹誌則認為“近年對張居正的研究贊譽有加,而諱言其過。” 韋慶遠所著《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壹書更是被譽為“自又為張居正立傳以來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惡不厭,各從其實’的巨著” 。
壹、張居正通過努力壹步壹步掌握實權,為改革打下根基
張居正的祖上原是朱元璋部下的兵士,曾隨大將軍徐達平定江南,授歸州長寧所世襲千戶。其後,曾祖父張誠由歸州遷往江陵。張居正的祖父張鎮為江陵遼王府護衛,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曾先後七次參加鄉試,但均落第。
張居正出生時,其曾祖父、祖父、父親均健在。剛壹出世的張居正,即被全家視為掌上明珠,愛護備至。無論是生活和啟蒙學習方面,他都得到特殊的照顧,5歲時就被送到學校念書。由於天資聰穎,學習用功,因此不到10歲時,張居正就通讀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更是出口成章,信手可成。十三歲即作《詠竹》的絕句: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勁頭竿。小小年紀就以竹自喻,顯示了他少年時代的遠大抱負。嘉靖十五年(1536年),12歲的張居正以才華出眾,童試考中頭名,成為名震荊州的小秀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秋八月,恰逢三年壹度的舉人考試。湖廣巡撫顧嶙認為張居正年紀太小,如果此次讓他中舉,他可能因此會驕傲自大而誤了前程,倒不如先不錄取,使其能更加發奮讀書。因此,盡管張居正此次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卻未能如願以償地中舉。三年後,16歲的張居正英姿勃發,又參加了鄉試,輕松中舉。顧嶙知道後非常高興,立即解下隨身佩帶的玉墜贈給他,鼓勵他成為輔國英才。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張居正23歲時又考中二甲進士,授庶吉士,從此進入官場,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他作為壹個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新科進士,根本無法左右當時政局。不過,通過朝廷內壹次又壹次爭權奪利的鬥爭,他認清了當時政治的腐敗。於是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寫了《論時政疏》,系統地闡述了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張。這是張居正第壹次疏奏,首次展現了其企求改革的思想。然而遺憾的是,這並未引起嚴嵩和明世宗朱厚熜的重視,這篇奏疏未被采納。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張居正所在的翰林院掌院學士徐階晉升為吏部尚書,次年又由少傅晉升為太子太師。張居正亦由翰林院編修晉升為右春坊右中丞兼國子監司業,與國子監祭酒高拱共事。明翰林院編修為正七品,國子監司業比祭酒低壹級,相當於副校長。而此時,嚴嵩由於年事已高,常常出現紕漏,世宗頗為不滿,嚴嵩遂漸漸失寵。
嚴嵩倒臺後,徐階繼任為內閣首輔,張居正欣喜若狂,笑逐顏開,為壹個新時代的到來而興奮不已。徐階是張居正任庶吉士時的翰林院掌院學士,在名分上是張居正的老師。徐階對張居正的為人處世和聰明才智也很賞識,對張居正寄予很大的希望,將其視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張居正也竭盡全力協助徐階工作,二人真是相得益彰。嘉靖四十五年(1556年),明世宗逝世後,徐階在張居正參與下即開始以世宗遺詔的名義革除弊政,平反冤獄,頗得人心。明史記載:“階代嵩首輔,傾心委居正。世宗崩,階草遺詔,引與共謀。” 張居正如魚得水,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以盡情發揮,不久他就寫了省議論、核名實、振紀綱、重詔令、固國本、飭武備的《陳六事疏》,更是令朝中官員刮目相看。隆慶二年(1568年)七月,徐階在政爭中失利被迫辭官,政敵高拱再次入閣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明穆宗逝世後,明神宗繼位為帝。因有穆宗遺旨在先,又在與秉筆太監馮保和太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