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汉字概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汉字概说要点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字吗?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甲骨文 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1、图画性强,以象形字体为主,有的字体甚至颇逼真,尤以与人或动物相关的名词。 2、合文性字体不少,(那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体组合成另一字体,以表达一个新涵意)合文性字为后来的部首偏旁的创造作了前驱性的实践与铺垫。 3、某些字体在写法上尚未定型,例如车字有四种写法;又如人字有十二种写法,而且可以正、反写。有些字体还可以侧写倒写;尤其是合文性字体的组成,其某字可有增有减的,到其演进为部首偏旁时则可作颇灵活的取舍了。4、行款没有定格:甲骨文的行款有从右到左;也有从左到右;有横写的,也有直写的。这种行款方式影响遗痕在现存的书画艺术的行文补白上还一直风行到如今。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好吗? 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理由: 1.甲骨文已相当成熟和完备,不是起源时期的、亦   即很原始的文字。  (从甲骨文单字的数量、构字形式的多样性与成熟性说明甲骨文   的成熟性和完备性) 2.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或疑似的早期文字已发现。 3..…… 司母戊鼎文字拓片 2.金文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商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商代甲骨文是当时在占卜这样一个特殊记录,其文体程式、篇幅、字形、行款都受到了占卜仪式及契刻材料的限制而呈现出一定的特殊形态,因此,它无法全面地反映当时的书面语。如《尚书》中的《盘庚》三篇,被公认是可靠的商代文献,字数达三千多,很多字不见于商代甲骨文。 综上,甲骨文是商代文字中一种不太正规的形体,我们现在看到商代较正规的字体是当时的金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甲骨文与金文的区别: 因为书写、契刻的工具材料不同而使两种字体产生不同。金文是铸造而成,制作时可先以毛笔书写描绘,然后精雕细刻,基本商代人平时以毛笔书写的粗壮、圆转、含蓄的特点; 而甲骨文则是在坚硬的龟甲、兽头上以刀代笔雕刻而成,不能描摹,特点是纤细瘦硬、锋芒毕露。 西周、春秋文字 春秋时代对金文仍十分重视,但从整体分析,已呈衰微趋势。 就字体而言,春秋前期金文字体仍沿袭西周末期风格,春秋晚期才开始变化,主要表现在渐露地域特色。 秦国立国于西周丰镐旧地,与关东长期隔绝,其字体基本承袭西周;东方诸地区则各有特点,如地处长江流域的楚、越等国流行装饰性极强的美术字:鸟虫书。 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它是汉字发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战国文字 汉字在战国时代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各地区文字间的差异达到顶峰,东方一些地区的文字形体最终悖离了西周、春秋的传统正规字形,呈现出种种奇诡的风貌。原因有二: 1、“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局面被打破,私学大兴,文字十分普及; 2、诸侯称雄,各自为政造成了相对封闭的地域。 汉字发展史 大篆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小篆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小篆 之“书同文字”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 东周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小篆 之“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举动与“书同文字”的关系: 1、“焚书”是把那些“异形”了的文字尽数烧掉; 2、“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