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毕业论文第四章(4.16).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毕业论文第四章(4.16)

第四章 肝炎诊断基因芯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期研究与实验 从基因芯片技术实用化的角度来看,要求检测技术与芯片点阵结构相匹配。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但氩离子激光源和检测设备系统庞大,且价格昂贵,这势必阻碍了DNA芯片的广泛应用。而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抛弃了外部光源,更加简便,开始在DNA芯片领域得到应用。相比之下, 电化学检测方法直接以电信号作为检测信号,便于与集成电路实现系统集成,使检测系统微型化,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DNA芯片检测技术。我们的前期研究拟在硅片上制备金电极微流路和探针点阵,利用金电极微流路导出探针分子与样品分子杂交后的电信号,经放大作为检测信号,使之便于系统集成,为后期的电化学检测生物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研究做前期探索。 4.1.1 芯片版图设计与制备 根据试验和研究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 Design)技术设计出芯片微流路版图,和芯片点阵版图。微流路版图就是芯片中的微型测试电极布局图;芯片点阵版图就是基因芯片的探针点阵布局图。然后再利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制备微阵列流路和点阵。 1、版图设计 因为考虑到在硅片上制备微流路反应池,先要设计出微流路平面图,再根据实验条件(包括微电子加工工艺)设计出相应的光刻掩模版图,接着就是制备掩模版[1][2][3]。我们设计版图尺寸为20×20mm2,探针点的直径为80μm,探针点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00μm,防止不同探针之间的反应互相影响。金电极微流路图和探针点阵图分别如图4.1和图4.2所示。 2、微阵列的制备 微电子加工技术是指集成电路工艺中氧化、化学汽相淀积、蒸发溅射、光刻、腐蚀等一系列技术[4][5]。它在基因芯片技术中主要用于芯片方阵的构建,即微阵列的形成。下面就制备适于电化学检测的金电极微流路的DNA微阵列提出一系列试验方案,所有试验无特殊说明外,均在超净实验室进行。 ① 掩模版的制备 利用制版工艺技术,制备相应的超微粒干版[5],即下面试验要用到的光刻掩模版——微流路掩模版和点阵掩模版,分别用于芯片的检测电极电路的构建和探针点阵的构建,在下面的试验中,称之为A版和B版。探针微阵列又分为许多功能小区,一个小区的局部示意图分别如图4.3,图4.4所示。 ② 利用氧化技术制备二氧化硅薄膜 先将硅片抛光,清洗,然后将洁净的硅片在1200℃下进行6小时氧化(1小时干氧,再4小时湿氧,接着再1小时干氧),在硅片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薄膜[5][6]。 ③ 第一次光刻,刻蚀掉要淀积微型测试金电极的那部分SiO2薄膜[4][5] 用A版和负性光刻胶(我们用的是聚乙烯醇肉桂酸脂),这种光刻胶的特点是光照后抗腐蚀。首先利用匀胶机将光刻胶均匀地涂在硅片光亮的那面(我们利用抛光后消除了很多缺陷和层错的平整光洁硅表面),在80℃左右烘干,覆盖掩模版,暴露在UV光下,光照部分的胶经过显影后被留下来,显影液为丁酮,然后在160℃下进行烘焙坚膜,改善胶膜与硅片间的粘附性,增强胶膜的抗腐蚀能力,接着在氢氟酸(HF)和氟化铵(NH4F)配成的腐蚀液中腐蚀,就可以刻蚀掉将要淀积金电极的那部分SiO2薄膜,最后用浓硫酸去胶,显露出洁净的微流路图形。 ④ 利用溅射技术淀积一层金薄膜 溅射是与气体辉光放电现象密切相关的一种薄膜淀积技术。在高真空室内充入氩气,气体在高电场作用下,形成高能量离子流,去轰击金靶,使金分子以高速溅射到硅片上,淀积成薄膜[5][6]。 ⑤ 第二次光刻,刻蚀出微流路金电极[4][5][6] 用A版和正性光刻胶(我们用的是30厘泊的BP-212),这种光刻胶的特点是不光照部分抗腐蚀。其程序与第一次光刻大致相同,只是其中所用的显影液和腐蚀液分别改为浓度为0.6%的氢氧化钠显影液和碘与碘化铵溶液配成的腐蚀液。再用浓度为40~50%的NaOH溶液去胶。 ⑥ 淀积一层氮化硅(Si3N4)薄膜 利用辉光放电法,在低真空(约0.1托)下,以硅烷(SiH4)与联氨(N2H4)作为反应气体,利用气体放电时产生的高温,促使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硅(Si3N4)淀积在硅片上[5]。 ⑦ 第三次光刻,利用干法等离子腐蚀刻蚀出点阵列[5][6] 用B版和负性光刻胶,程序与第一次光刻相同,只是最后一步腐蚀时,采用干法等离子腐蚀,利用氟利昂14(CF4)刻蚀掉没有被保护的氮化硅(Si3N4)薄膜,露出一个个金薄膜点阵列。单个点阵的局部剖面图如图4.5所示。 ⑧ 制备DNA微阵列(DNA探针)[7][8][9][10][11] 在点阵列上包被氨基硅烷或多聚赖氨酸,使其带上正电荷,以吸附带负电的碱基(A、G、C、T),合成时按照探针上预定的碱基种类,将芯片浸入该种类的碱基溶液中,每浸入一次,就增加一个碱基。同样是采用屏蔽掩模系统和光敏覆盖物,重复操作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