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美学显得可笑而又肤浅.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的美学显得可笑而又肤浅,具体表现在:它越来越外在化了,逐渐变成了一种“外在的美学”:它日益失去其内在性,慢慢地远离或背叛了人类的心灵、精神与灵魂;慢慢地背离了一种“自然”,并和人的种种物质性的消费欲望同流合污。和这种外在化相呼应,美学也变得越来越烦琐而冷酷,不关心人生的种种价值,不关心人类心灵的痛苦与欢乐。这种倾向还经常被以各种名义加以美化,俨然一副更“具有时代感的美学”的样貌。实际上,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美学精神的核心不可能是外在的,它的核心永远是内在的;美学失去其内在性,美学就不成其为美学了——有血有肉有灵者。  中国当代美学这种外在化首先表现为:美学越来越具有一种所谓“学术感”,越来越变成为一种烦琐的学问。正是这种所谓的“美学的学问化”倾向使美学越来越失去美学之作为美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奇怪的是:好多美学学者似乎以此为骄傲,诸如“学术凸显”云云。美学现在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美的经院考据学”或“美的热点社会学”或“美的技术方法学”等。从几个不同的方面的趋势来看,美学都已经开始“失态”,这里所谓的失态是指美学失去了其最基本的美学态度与立场,失去了美学的“美学形象”,变成随波逐流的“墙头草”,美学的独特的存在根据似乎正在慢慢地失去。许多学者也正打着“学问感”“国际趋势”“科学性”等旗号取消美学之为美学。  美学的学问化,无非就是使美学变得知识化与方法论化,并竭力使这种知识与方法精确化,大量的硬知识越来越多地充塞了美学,大量的科学方法被用之于美学。这到底对美学有无益处?我个人认为这是为了“美学之形”丢了“美学之神”,是属于得美学之形而忘美学之神之举。固然,美学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一概而论,正如希毕阿斯所说:美是难的,因此美学也是难的。的确,美学是复杂的,很难用一条简单的思路将之说清楚。但美学的复杂性不应成为“外在化”的理由。 “外在的美学”还体现在:美学逐渐变得物质化,即美学越来越关注社会的物质内容,即以物质性消费为核心的社会内容;所谓后现代的趋势助长了这一倾向。所谓的物质化事实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美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物质化,尤以各种物质欲望为中心。美应是灵魂的面孔,现在却变成为物质性的表征,所以“身体美学”“暴力美学”甚至“性美学”等大行其道。二是指美学学科本身失去了“灵”的特点,美学竭尽全力地要将自己还原为更为基础的一门学问,比如生物学化等,现在有所谓的“神经美学”等。但烦琐的美学学问化倾向会使美学失去其“灵”的特点,会使美学变得可悲又可笑。  还有一点也挺有意思:美学逐渐变得渴望行动,以期改变其“静观性”。很久以前的哲学与美学是静观性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哲学美学自身的演变,美学变得越来越“好动”,越来越渴求自己能改变世界。而且许多哲学家美学家把马克思的那一句“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自己“行动化”的依据。现代的许多哲学学者特别渴望改变世界,美学的科学化倾向也与此相关,因为只有美学精确化了,才能真正使美学变成一种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有一些美学的学者似乎真的也想如此。他们似乎也不满足于解释世界,更不满足于怀着美学的态度静观世界,他们试图用美学的方式对世界产生广泛的物质影响,大有和科学技术赛跑一争高下的味道,似乎要和科学技术的所谓第一生产力在改变世界上拼搏,似乎也要把美学变成更能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这种美学渴望充满了改天换地的英雄主义色彩。但美学的精神实质却不是英雄性的,“静观性”才是美学的最根基性的特性,失去了其美学精神的静观性,美学就会变成啥也不是的“四不像”。 有人说,美学的这种外在化倾向同整个社会的外在化趋势相关。美学的学问化、物质化与行动化似乎是大势所趋。果真如此吗?内在的美学果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落的命运吗?这种美学对现代社会不再发挥作用了吗?  我不以为然。我认为美学的内在化更能发挥美学之为美学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越是外向就越需要一种内向的精神来加以均衡,尤其需要像美学这种学科。社会的外向使内在美学的存在根据更牢靠了,也会使美学自身变得更为深邃。现代社会从骨子里说是不太需要“墙头草”似的美学的;也不会真正需要看似花俏的“四不像”的美学。当代中国要想改变美学的糟糕的“四不像”现状,就必须恢复美学的“内在性”,让美学返回其自身,让美学变成一种真正“内在的美学”。首先要恢复的是美学的灵魂性与静观性。 所谓美学的灵魂性是指美学的这么一种特性:应当把其研究对象——美——看成是一种神性的面孔,是更加深邃的灵魂的显现。在研究方法上则更多地强调体验与领悟,强调一种独特的美学沟通等。美学的灵魂性与美学对现代的具体的日常生活的关注并不矛盾,但这种美学的确不太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特性,而是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着的精神特质,并用美学的态度审视自然、社会、人生与艺术。“静观性”也曾被认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