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生产报》通讯员学习培训材料.doc

《中国安全生产报》通讯员学习培训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安全生产报》通讯员学习培训材料

《中国安全生产报》通讯员学习培训材料 给通讯员提点小建议 (2011年全系列,作者为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俞晓东,始发于该报内部刊物《编采之友》) 读报从来非小事 ——给通讯员提点小建议之一   笔者当编辑快14年,平时常接电话,名字熟、声音熟的通讯员应过百人。有一个较强烈的个人感觉:大家对读报还没能抓细、抓实、抓好。主要的问题就是不太会从投稿的角度来读报。   什么叫通讯员?《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365页解释:“报刊、通讯社、电台邀请的为其经常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身为非专业新闻工作者,又兼职写报道,相信大家内有动力、外有压力,都想两手抓、两手硬。所以,“工作太忙,没时间看报纸”不应成为理由。而要想提高上稿率,就必须从会读报、读好报开始。   笔者总结,一般读者看报,主要是浏览,随便翻翻,看到感兴趣的就停下来细读,然后再翻。这是一种线性的、断续的过程,目的不甚明确。而通讯员在读报时应更突出目的性,注重总结规律、发现个案、比对变化、细化记录。   大家都可以想一想,您给安全报投稿,那给不给市报、省报也发一份?这安全报和那些报纸肯定有不同,至少在用稿的口味上总有差别吧?承认有不同,就要总结出不同。   第一步,要细读研读,总结出报纸的基本规律,比如每周出几期,每期几个版,每个版都叫啥名字,版面编辑都有谁,常设的栏目有哪些,哪些稿子发得好,等等。以上信息了然于胸,投稿才能更有针对性。   举个例子。通讯员投稿,一般都是从简讯开始的。而安全报发简讯有一定之规律。比如二版、三版一般均会发一组简讯,从上到下,各有两三百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每一期这些简讯肯定不是同一省的,与本版其他稿件就算同省也不会在同一地市。这其实就是一个规律,是编辑有意识地平衡稿件的地域分布。山东、江苏、福建等通讯员较多省份的同志,会受此影响增加发简讯的难度。而通讯员来稿少、边远省份的同志,则会受益。如陕西某县安监局有位通讯员,自2006年起基本上年年能在二版、三版发10篇左右的简讯。不是说其稿子写得多好,只因为陕西来稿不多,编辑又想保证“万方乐奏有于阗”。   通讯员还常忽视报纸的出版周期。安全报是二四六见报、一三五付印,但组稿一般是日二四。也就是说,周二见报的稿子,一般周日就开始编辑,依次类推。所以,如果你想上周二的报纸,一般周日就得传稿,或者先和相关编辑打招呼,让他等你的稿子。   可编辑怎么会等呢?笔者建议,要注意看报,总结出编辑的出现规律(也可以参考中国安全生产网的介绍),然后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建立起联系,人熟了知根知底,自然好说话。最后,你完全可以在投稿时写明“XXX编辑收”。   不过,这方面也有反面典型。笔者就在稿库里看见,前两年还有某通讯员频频投稿给“XXX收”,而XXX早在2006年就离开本报了。笔者建议,如果某编辑用了你的稿子,那你可以打打电话客气客气,保持对其在版面上出现频次的关注。如果他或她的名字有两个月没出现,可以打个电话问问,是离职了,还是生病了、休假了。   一般来说,通讯员都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水平低、不认识人,不愿写、不敢写大稿,光写简讯,甚至不积极投稿、不愿打电话。其实,如果你仔细读报,就会发现:个别版面、有些栏目、某种稿件是很容易上的。笔者总结,目前安全报的来稿多的是会议、检查、领导、论文,少的是讨论、曝光、一线、特写。最近,安全报一版连续三期均发了浙江某地一消防部门通讯员的稿件,讲的都是宣教培训的事。这是很少见的。不是他有路子,而是他写的活,稿子里小故事不断。这样的个案充分证明:编辑对鲜活稿件的高看一眼,到了可以打破规律的程度。   如上总结规律、发现个案,最终都是要转化应用以指导实践的。笔者建议:通讯员首先可以选择随大流。也就是认真看报纸,什么稿子多就写什么稿子,什么稿子被突出发就写什么稿子,什么稿子估计编辑喜欢就写什么稿子。比如说,你发现,最近安全报上班组建设的稿子发得多、发得好,那你模仿着赶紧写一个投过来。当然,如果你水平够了,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和相关编辑建立起了联系,可以在构思写稿前先煲煲电话粥,谈谈自己的想法,听听编辑的意见。应该说,现在沟通的手段很多,对于编辑的喜好、报社的计划,通讯员完全可以了如指掌。比如,《编采之友》第二期就全文刊发了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报道计划,里面按月度详细列出了报道安排。大家按月按题投稿肯定事半功倍。   对于通讯员而言,头一回把姓名变成铅字,可能很难、很漫长。但一旦实现了突破,后面就应该好办多了。笔者强烈建议:投稿时一定要保留底稿。稿件一旦见报,一定要比对一下,看看都有哪些改动,再想想为什么,想不通的可以打电话给编辑,先致谢意,趁机再请教一二。对于如此读报的收获,一定要仔细记录。下一次写稿时,再翻出来对照参考。   以笔者的经验,“总结规律、发现个案、比对变化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