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树茶之奥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洱古树茶之奥秘:山地古树之美云南省现在是全世界拥有百年以上老茶树资源最丰富地区。不过,即使是好的山地古茶树,要做出好茶,还是需要识茶人的掌控。从喝茶到找茶:南糯茶山行2010年,老班章的春茶被炒到每公斤1200元,每4公斤鲜叶可以做1斤毛茶,差点让众人以为又要回到普洱茶的疯狂时期。老班章属于澜沧江畔的深山老林地区,大片古茶园属于中国茶叶的种源基地,班章是一个山地里的小村庄,与明代开始种植茶树的冰岛村一样,荒废已久,最初被现在的茶界发现的时候,要在雪山脚下徒步走上半天时间的山路才能到,即使是现在,也需要开上拖拉机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很长时间。那里的居民都是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常年生活简朴贫困,基本不使用化肥,保证了当地山林中的这些老茶树的生长环境,进入2000年之后,当古树茶被云南省一些茶叶专家发现价值并投入到流通市场之后,这些区域迅速被控制在一些茶叶商人手里,作为稀缺资源而价格猛升。在过去所存储的老茶越来越稀少的情况之下,古树茶正成为爱茶者和喝茶者新的噱头,谁都能以喝到一棵真正古树茶叶制成的普洱为自豪。茶界传说,更厉害的喝茶者能喝出大致的树龄,喝出茶树是否打过农药,喝出茶树的山头。也因为古树茶的热,云南普洱茶协会组织了《致正之韵》品鉴会,专门饮用近年的普洱古树茶。本来对古树茶毫无概念,第一次喝到,只觉得香气刚猛,茶汤黄亮,不由得心生疑惑,哪里有那么多玄机?是不是又是一轮普洱茶的营销方式?见过太多半神秘、半吹嘘自己茶叶的云南普洱茶商人,对各种宣传方法都不太在意了。近年来做古树茶很出名的诸葛春光先生被介绍给我,原来这次品鉴会的各种茶都是他所制作的。他是北京人,满头白发,可是人年纪却不大。他是真正的爱茶人,上世纪80年代末就离开北京,到处寻找好的茶叶。在各个茶叶产地之间,最终选择了普洱,开始另辟蹊径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区域做过茶园,可是后来发现,还是传统的云南六大古茶山的品质更好,最终他选择了西双版纳做自己的茶叶基地。他告诉我,古树茶的资源并不像想象的稀缺,像冰岛、老班章都只是因为品质独特,加上现在这些乡村出产被某些资金所彻底垄断,当然能抬高其价格。他邀请我来西双版纳时去当地一些茶山看看。喝了一肚子的古树茶,只觉得茶叶很刚性,香气也很凶猛,都比一般的茶厉害,茶汤黄亮得异常,尤其是其中一种,有明亮的琥珀光。我并没有爱上这种茶,只是随意答应了诸葛春光的邀请。他另有一个别号叫“茶翁”。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就真的有机会去西双版纳出差,被茶翁带上了南糯古茶山。这是传说中的六大古茶山之一,因为距离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很近,所以现在去一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这也是其在名声上被后起的勐库等地盖住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传奇的。可是,走进去,迅速发现,这里的古茶山真不是浪得虚名。参天大树中,各个寨子的发了财的茶农把自己家的新楼房选址在山坡上,茶翁说,都是这两年靠古树茶发家的结果。南糯山是六大古茶山,也许就是因为发现得早。这里的茶田分成了多种形态,有开垦出来的茶园,有古树被农家照料生长的,也有完全野放状态的,也就是完全不施化肥,靠茶树自己自生自灭的,产量是前者最高,质量却是后者最好。问茶翁,做成茶之后如何分辨?他一笑:“不用成茶就能分辨,施不施化肥,一尝就知道了。”怎么可能一尝就知道?茶翁笑着不说话,沿路采摘各个茶园的叶子给我尝,山脚下是现代化的茶园,农民管理得很好,他甚至都不屑于去采摘这种茶叶让我尝。南糯山不是一座高山,可是却分成了多个寨子,茶田分成各个寨子管理,寨子成立了合作社,各个田都有招牌。茶翁也不看招牌,他告诉我,谁家茶不施化肥,谁家茶树有上千年的历史的招牌,都不能光是靠看,“茶一定是靠嘴巴尝出来的”。他摘了一片古树上的茶叶,那片茶园在斜坡之上,上面写着某大型集团的名字,号称全是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很粗。可是他说粗细不是评判树龄的唯一标准,摘下了顶尖的叶子,这是标准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片肥厚,上面的白毫在透过大树林的阳光下很显眼,一尝,舌尖就觉得芳香,微带苦涩。茶翁也尝,评价说,施过肥料,而且不少。我们向山间小路进发,沿途他爬上爬下,不时摘一片叶子给我,有的平淡无味,有的却清香异常,可是他一直觉得不是他心目中的好茶叶标准。“基本都施过化肥,前两年古树茶热,寨子为了增加产量,就开始拼命催肥,最可惜的是一大片300多年的茶田的主人,现在也算是南糯山的茶王一类的人物,我尝过他们的鲜叶,施肥太多,茶质明显下降。”正说着,这位拉祜族的山民出现,得意洋洋地和茶翁招呼,并且动员今年茶翁收他的茶叶,说他今年没打化肥,茶翁客气地笑着说:“你得到时候拿来让我尝。”走到一片林地小路,他眼前一亮,爬上小坡,摘了一棵不太高的古树上的茶叶,让我含在嘴里尝尝。这棵树扭成一团,比起前面那些树龄300年左右的茶树看上去还小,可是他从根系一看,就觉得肯定是有300年左右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