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管理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产儿管理南

葡萄糖 开始剂量~8 mg/kg.min 按1~2mg/kg.min的速度逐渐增加 最大剂量不超过11~14 mg/kg.min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胰岛素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 混合制剂 根据血清值调整用量 3、临床监测和禁忌症 监测:略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休克患儿,禁用以营养支持为目的的补液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未纠正前 严重感染慎用脂肪乳剂 严重出血倾向,出凝血指标异常者慎用脂肪乳剂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脂肪乳剂与非肝病专用氨基酸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脂肪乳剂与非肾病专用氨基酸 (三)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补充热卡计算公式 PN=(1 - EN/110)×70 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时推荐达到的热卡摄入值 70为完全经肠外喂养时推荐达到的热卡摄入值 PN、PN的单位均为 (kcal/kg.d) 举例: 患儿体重2.5kg 全天完成早产儿配方奶80ml(70kcal/100ml) 56kcal (约22kcal/kg) PN热卡 =(1-22/110) ×70≈55 kcal/kg 四、免疫发育与感染问题 1、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 2、免疫功能不完善 3、处于易感染环境 4、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1、临床问题 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很快 常因感染性休克、肺出血、DIC而死亡 ②辅助检查:怀疑感染应做血培养、C反应蛋白、 血常规、血气分析、尿培养、胸片等 ③以预防为主,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避免接 触患儿,医务人员必须洗手,减少侵袭性操作 ④要尽可能获得细菌学资料,根据病原特点和药敏 结果选用抗生素 ⑤支持治疗,IVIG,冰冻血浆 日龄 0—7天 首剂0.2mg/kg 第2、3剂 0.1mg/kg 间隔 12—24小时 7天 3次剂量均为0.2mg/kg 一般静脉点滴,口服或栓剂灌肠 ②布洛芬: 首剂 10 mg/kg,第2、3剂每次 5mg/kg, 间隔24小时给一次,静脉滴注,或口服 美林口服,10 mg/kg.d,qd x 3天 布洛芬对肾脏的副作用较消炎痛少 ③手术结扎: 药物不能关闭,影响心肺功能, 应手术结扎 2、心功能不全 心肌收缩力较差,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症状:肺水肿、呼吸困难、病情加重 治疗:保护心肌,限制液体量 多巴胺,多巴芬丁胺 3、肺动脉高压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 ②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及时纠正酸中毒 ③改善循环功能 ④吸入一氧化氮(NO):注意不良反应 (四)糖代谢紊乱 1、低血糖症 临床表现,脑损伤 ①血糖监测:每天3-4次,直到血糖稳定 ②早期喂养: 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者 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 5% 葡萄糖 生后2~3小时开始喂奶 ③静脉滴注葡萄糖: 血糖40mg/dl,给10%葡萄糖6~8mg/kg.分 血糖30mg/dl,给10%葡萄糖8~10mg/kg.分 ④病因治疗:对反复发生或顽固性低血糖症 2、高血糖症 1)主要病因:静脉给葡萄糖浓度过高、速度过快; 应激性高血糖症;药物性高血糖症病 2)临床问题:尿糖和渗透性利尿,甚至脱水,烦躁 严重高渗血症导致颅内出血,引起呼吸暂停 3)防治: ①监测血糖:出生数天要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 调整葡萄糖输注量和速度 ②控制葡萄糖滴入速度:稀释药物用5%葡萄糖 ③胰岛素:如血糖持续15 mmol/L(270mg/dl)可 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0.1-0.2u/kg, 每6-12小时1次,密切随访血糖,防止低血糖症 (五)早产儿脑损伤 1、颅内出血 2、脑白质损伤(PVL) 1、颅内出血 1)影像学检查 生后 3 – 4 天床旁头颅B超检查 并在 30 天随访1次 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 2)防治 ①维持内环境稳定(血压、血气、电解质等) ②避免液体输入过多过快、渗透压过高 ③减少操作和移动、保持安静 ④生后常规用 VitK1 1 mg 静脉滴注,给1次 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1)病史:早产、缺氧缺血、感染、 机械通气、低 PaCO2、低血压等 2)影像学检查:床旁做头颅B超检查 必要时行头颅CT或MR检查 3)防治 ①维持内环境稳定 ②应定期随访头颅B超和神经行为测定 ③强调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 (六)早产儿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