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磨营行政村介绍.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段磨营行政村介绍 地理位置 段磨营行政村位于东明县城南18公里、东明集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该村现有227户1243人。耕地面积2000亩。地势平坦,中性土质,水利条件优越,属传统农业村落。 历史记载 据《东明县地名志》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段、张、储、单四姓将士随燕王扫碑(靖难之役)有功,封地于此,并令其成家耕垦,因本营为怀庆卫(今河南沁阳县)最后一营,长官姓段,故名为段末营,后演变为段磨营。该行政村清末民初属东明县第六乡,1933年属东明县第六区,1944年属东明县第五区,1955年属东明集乡,1984年属东明集镇至今。该村曾住有单姓人家,后迁往县城北的单楼村(今属菜团集乡)。 目前村内有张,储、李、乔、胡、崔、刘七姓。张姓112户620人。储姓40户225人。李姓有两支,李存义一支于清乾隆年间由本县大屯镇东夏营投亲迁入,李留记一支于清光绪年间由本县小井乡沙河村投亲迁入,两支现有27户165人。乔姓于清同治年间因给袁长营地主种地落户该村,现有16户90人。胡姓于清光绪年间由小井乡东五营迁入落户,现有8户75人。崔姓于清光绪年间由小井乡西紫荆投亲落户,现有16户34人。刘姓于清光绪年间由本镇刘庄村迁入,现有8户34人。1956年至1964年村民李俊德等5户19人移民黑龙江省桦川县。张东灵等2户2人在湖北监利落户。张增福等5户12人落户新疆塔城。张改名1人在河南灵宝落户。 教育情况 解放前,段磨营村是个几百口人的小村落,交通不便,消息闭塞。1947年成立了农会,先后由张友才、张春修任农会长,相继成立了枪班儿童团,由张顺起任枪班班长,张喜成任儿童团团长,在进行土地改革、站岗放哨、看家护院、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旧社会该村文化落后,儿女结婚出嫁、写帖查好、写对联都得到外村请人,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民国十九年(1930)张金安在自己家里首办了私塾,每年每学童收三斗粮食,但大多数农家弟子还是上不起学,全村仅招收弟子10多人,教授《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教材。1946年袁三田开办私学直至解放。解放后,村里办起了公立小学,小学设在当时农家院里,六间民房做教室,十多年间先后有三个年级一个复试班,学生30多名。1978年学校规模扩大到80多名学生。1986年在村北划地5亩,建标准教室12间,5个年级,学生110多人。2007年学校布局调整,该村3—5年级合并到袁长营完小,留下有1、2年级在本村就读,由李顺星、张桂生、张金堂老师任教。1978年恢复高考后,该村培养出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大中专生40多名,部队正团级干部2名。如张旭志青岛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储春燕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石油化工大学外语系任教。张建红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2005年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刘国成东海舰队某部正团级干部。张水臣空军后勤部某部正团级干部。 解放前,段磨营村的特点一是小,全村不足百户,二百余人;第二是穷,60%为佃户。张国顺、张二帮祖孙三代给袁长营地主种地;李二来、李纯才、储尚奎、储银科先后给袁长营、贺庄地主种地几十年。张秋环兄弟七人都是给刘庄地主刘元照种地。还有一些户自己没地,靠攉大粪换粮食养家糊口。据老人回忆:解放前,该村攉大粪车有20多辆。还有三、四户地无一垅,乞讨为生。段磨营虽村小虽人穷,但人勤劳,善良,淳朴,各姓人家祖祖辈辈和睦相处,一家有事全村帮忙,这种传统延续至今。 经济发展 解放后,段磨营村走向合作化道路,依靠集体力量努力发展生产,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1971年村支部书记李水银,带领村民深翻土地,几年中改造土地200多亩,使撂荒地变成了良田。1973年春季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河滩地、盐碱地处植成片林500多亩。又在村头路旁、沟渠边空闲地全部栽上大观杨2万多棵,人均达到180棵。1975年菏泽地区林业现场会在该村召开,李水银同志被评为菏泽地区劳动模范。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树长大成材,成为村里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人均达250元。1975年张录荣任村支部书记,水果开始走俏,在县林业局技术员赵福梅指导下,从河南兰考购来金帅、红香蕉、富士、秦冠苹果树苗3500株,培植苹果园125亩,1982年呈盛果期。每棵树年下果600斤,每年可下苹果200多万斤。前来购苹果的客户络绎不绝。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1200多元,后果园扩大到500亩。段磨营地势较高,眼看着离村一箭之遥的东鱼河日夜流淌黄河水却浇不上地,村支部一班人心里犯急。1984年他们请来技术人员勘测、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扬水站,匹配了“50型”动力。从东鱼河提水浇地,告别了段磨营不能用黄河水浇地的历史。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登上了全镇经济发展的榜首,村支部书记张合作被评为菏泽地区级模范共产党员,村支部被评为菏泽地区先进党支部、先进行政村,市文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