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古村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pdf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Ol期(总第405期)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
古村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龙雨萍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要 ]在总结古村镇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遗产类型——文化线路。借鉴文化线路这一历
史与 自然保护并举的遗产保护思路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古村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意图为汉江流域古村镇旅
游发展研究的全面展开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 ]文化线路;汉江流域;古村镇;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 ]A
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从 2003年开始已分六批公布了 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为汉江流域古村镇旅游发展
528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名村 (镇 ) 研究的全面展开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的含义,古村镇的内涵比较含糊和宽泛 ,是指某个历史时期形
1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构成及其古村镇发展现状
成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文化特色和艺术家价值的古村、古镇。
1.1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构成
我国古村镇的旅游开发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 90年代 中期的探索发展阶段, 汉江也称汉水,全长 1577km,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
于陕西省宁强县,向南穿越秦岭大巴山脉,经十堰流进丹江 口,
此时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量不多,管理基本上处于 自发状态,
外来资本介入少;二是20世纪9O年代 中后期到 2l世纪初的 再向东南,流经襄阳、荆门等地,于汉 口汇人长江。
高速发展阶段,此时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量多且形成了一些品 汉江流域 自然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
牌性的古村镇,管理体制上呈现不同的模式 ,外来资金介入 ; 区域 (图1)。商贸线路、移民线路、军防线路构成了汉江流
三是 2l世纪至今的持续发展阶段,此时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 域这条文化线路的文化内核。从流域的自然地理变迁和历史层
量大量增加 ,古村镇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持续增加,管理模式 面可以看出,沿河流呈多维线性分布的聚落环境 ,遗存的古城
池 、堡寨、古镇、古村落等构成了汉江流域这条中部地区极为
发生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旅游开发模式也分为 代发展阶段:
文化观光型旅游开发模式、休闲度假型旅游开发模式和生活体 重要的 “文化线路”。
验型旅游开发模式。
2014年大运河项 目以及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使文化线路
的研究再掀高潮。文化线路是近年来世界遗产领域小现的一种
新的遗产类型,它是指 “一种陆地道路 、水道或者混合型的通道 ,
其形态特征的定性和形成基于它自身和历史的动态发展以及功
能演变,它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
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代表了因此产生
的文化在时问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 ,这些滋养长期以来
图1 汉江流域地域范围
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
1.2 汉江流域古村镇发展现状
型,体现了世界遗产 “由重视静态遗产向同时重视活态遗产方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古村镇数量较多,其中有九个古村镇
向发展 ,由重视单体遗产向同时重视群体遗产方向发展”等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