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和谐共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和谐共赢.pdf

自然浙江林业 保护ZIRANBAOHU 天目山是一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 的经济补偿,但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于是,2001年该村 的野生植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形 243名村民联名将天目山管理局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临安市政 成了江南独特的高大茂密的森林景观和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繁 府告上法院,要求进行经济补偿,官司上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 茂融洽的植物世界,以“高、大、古、稀、多、美”称绝;悠久又独 法院。 特的历史文化,是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名山,古 今中外有众多伟人、名人及高僧曾在天目山留下了十分珍贵 积极应对 举措合理 的足迹和传世佳作,极大地丰富了天目山的文化内涵。 面对保护区和社区居民日益尖锐的经济社会矛盾,天目 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积极面对困难,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途 扩大保护区 矛盾激增 径,积极推动资源保护与社区建设的共同发展。 天目山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与周边天目山镇(9个村)、 政府支持,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通过建立社区共管,以 於潜镇(1个村)相连。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自从自然保护 共管作载体,以利益作纽带,实现相互介入,推动广泛参与。 区建立之时,二者就建立了共存共生的密切联系。据统计, 根据社区情况确定共管区域、对象、目标和任务,建立持续的 2015年,社区共4753户,总人口13528人,竹笋和农家乐经营 运行机制;利用保护区的影响力争取资金和项目,推动社区经 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 济社会发展;建立社区资源保护体系,协助社区制定资源管理 的关系,一直是困扰自然保护区的热点问题。 计划和自然资源管护公约,联合开展森林防火、野生动物救 相对平稳期。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天目山晋升国 护、社区自然资源利用、社区项目管理等活动,促进保护区的 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为原天目山林场管理的国有山林 良性循环发展。社区共管委员会成立以后开展了相关活动, 地,面积为1018公顷。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施保护区建 如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到其他保护区学习;每年至少2次 设规划,临安县人民政府报请浙江省政府批准,对居住在禅源 的座谈交流;社区发生困难时管理局积极介入给予支持。 ■■撰文撰文//楼楼 涛涛 陆森宏陆森宏 寺、红庙、横坞附近的农户进行迁移。自1982年11月始,至 联系群众,吸纳居民参与管理。保护区用“牌子共护、资 1990年11月完成,分二批迁移82户314人。1989年,保护区 源共管、基础共建、利益共享”的理念凝聚社区群众,通过自然 解决与毗邻的武山村1000余亩山林权属的30年纠纷,确定了 保护知识宣传、社区及中小学生培训、与社区群众共庆佳节、 林权,划定了林界,消除了对抗,建立了睦邻关系。 连年送宣传资料进村、送宣传年画入户和邀请农村骨干座谈 矛盾凸显期。1994年5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将西关、 等,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和政策法规意识。派3名年轻干 东关涉及鲍家、俞家、钟家等9个村的3266公顷集体林地划入 部进驻重点村帮助工作,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以诚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由原1018公顷扩大到4284公 心和行动换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过 顷。集体林划入保护区后,依照《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 程中,优先考虑社区居民就业,保护区聘用当地社区居民作为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 护林员,协助保护区巡山护林,邀请参与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 定对区内资源进行控制与保护,限制了对资源的利用,社区居 保护工程并付予相应报酬,目前,在保护区内从事保护和生态 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被打破。与此同时,原鲍家村高桥 旅游服务的社区居民达150多人。建立了保护区森林防火社 坞约295.5公顷野生竹笋林,自1994年划归天目山自然保护 区联动机制,组建了一支由天目山社区居民组成的天目山森 区后,由于竹笋抚育措施受到限制,竹笋山逐渐荒芜,致使居 林消防突击队,参与保护区突发性事件处理。 民每年经济收入减少。为此,居民要求自然保护区给予一定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