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看中韩校园文化异同.docVIP

以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看中韩校园文化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看中韩校园文化异同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看中韩校园文化异同   摘 要: 本文以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 关键词: 霍夫斯泰德 文化价值维度 中韩 校园文化 一、引言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年来,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在韩或来华学习中文的韩国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我们得以透过丰富的交流形式,获悉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然而,受历史、地缘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当具体到校园文化这一范畴涵盖的特定群体时,二者在同源不同流的文化背景下异同并存,相应地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中的难度。综观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关于中韩跨文化比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列举文化差异的表象;二是从历史、社会环境、民族心理等角度归纳两国文化的总体特点。研究方法多基于文献材料的思辨,缺乏成熟的理论框架支持。因此,笔者出于上述考虑,拟结合在韩国高校进行中文教学的亲身经历,将中韩校园文化置于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Cultural Value Dimensions)理论中加以比较,对文化价值量表的异同之处予以解释和说明,以期清晰把握二者特点,对在国内进行整班制韩国班教学或赴韩进行中文教学的老师有所参考和启发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论 1980年,荷兰文化协会研究所所长吉尔特德(Geert Holfstede),对分布于66个国家的10余万名IBM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调查,总结出一套广为引用的文化价值取向模式。该模式最早包括四个维度,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阴性社会与阳性社会(Masculinity/Femininity)①。后来,加拿大心理学家迈克尔展并补充了第五个文化价值维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Short-term orientation)或称之为儒学动力(Confusion Work Dynamism) 其中,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不确定性规避表示当社会成员遇到混乱不清、难以预测的事件,或处于非常规环境时感到的不安程度;权力距离即在一个社会或组织当中权利的集中程度,以及地位较低成员对于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阴性社会与阳性社会维度表示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如何分配的认识;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维度,则以东方文化构面为基础,内容包括社会地位关系、节俭、容忍、“面子”文化、尊重传统、礼尚往来等子维度 三、中韩校园文化异同比较 根据霍氏的研究成果,虽然中韩两国在上述五维度中的差异并非东西方文化间那般显著,但程度上仍有高低之分,若简单地以偏概全,必然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甚至误解。下面笔者将以五个文化价值维度为理论依托,结合实例对中韩校园文化加以比较和阐述 (一)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韩两国同属集体主义文化且程度接近。该文化将合作、和睦、服从等精神视为价值所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期望得到集体的照顾和保护,有明显的圈内(in-groups)和圈外(out-groups)之分。虽然整体属性相近,但笔者认为中韩校园文化在个体意识和个人发展方面仍存在差异。韩语中常用“我们(●●)”表达“我”的概念,如韩国学生用中文表述时会说“我们国家”、“我们大学”、“我们家”,甚至在表达“我丈夫”时也会用“我们丈夫(●●● ●)”,可见韩文化中强烈的合群意识和集体意识已在语言中得到体现。同样在课堂中,面对较容易的问题,即使汉语水平再好的学生,也不会在其他同学保持沉默时主动举手,更希望老师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在群体中凸显自己。此外,他们会受到韩国眼色文化的影响,在群体中察言观色的能力较强。中国人虽然性格内敛、含蓄,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比起韩国学生的集体意识,中国学生的个体意识更加突出。尤其近年来,中国校园内竞争氛围日益浓厚,大家越来越注重抓住一切机会提高和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敢于在集体场合表达观点、表现自我,在稳定中谋求个人发展 (二)不确定性规避 根据霍氏的文化价值取向量表结果,韩国社会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且远远高于中国社会。该文化中的人们往往依赖有形的、明确的社会规范和计划以指导行为,重视准确性,也会尽力避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第一节课,教师就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如果要进行听写或随堂测试,教师就必须提前向学生说明,若心血来潮临时安排,则可能会遭到韩国学生集体反对,教师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反之,若师生间对教学计划达成一致,只要按计划进行,学生就会欣然配合,因此无论师生普遍都有一种紧迫感和进取心,倾向于有计划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