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五四学制).docVIP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五四学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五四学制)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六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卷Ⅰ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答案填入卷Ⅱ表格中)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一特点,请判断这一远古人类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我们称自己的“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创造了人类 B.曾经联合打败了蚩尤 C.他们互相争战 D.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禹的儿子启用武力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历史的进步 B.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C.是历史的倒退 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4、2013年全国“十艺节”刚刚在齐鲁大地各个主要城市举行,我们山东被称为“齐鲁”是源于 A.夏朝的分封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东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分封制 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B.诸侯内乱不听天子领导 C.末代国君统治昏庸残暴 D.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6、我国青铜制造业高度发展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7、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A.由统一走向分裂 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C.诸侯国林立、战争频繁 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 8、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私学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格言出自 A.《离骚》 B.《孙子兵法》 C.《论语》 D.《道德经》 10、战国时,标志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制农具的使用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手工业的发展 D.商业的发展 11、“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C.人民大力支持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2、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无论隶书、楷书还是行书、草书,追溯其发展的渊源,都离不开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13、战国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被国君任命为县官,据此判断这个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14、《史记》中有秦始皇“一法(即统一)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记载,这些巩固统一的思想不包括哪一项 A.统一交通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思想 D.统一文字 15、下列对秦统一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 B.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C.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D.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16、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迹,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17、“揭竿而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马陵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18、下列对秦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9、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主要受益于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