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运动 握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方法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统一的,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风云不可测吗? 人工降雨 1、(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09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2008·江苏单科,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4、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5.、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本课小结: 两对关系: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两个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6、“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C 7、“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A 8、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眼里、心中运动 B * 1、物质的概念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 2、为什么世界是物质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回顾与复习: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那么物质以怎样的状态存在,是运动还是静止?而且它的运动是有章可循还是杂乱无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 识记 运动的含义。 相对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⑵ 理解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