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大中村为例 ? ? 摘要:通过对摆榔大中村布朗族文化景观实地考察,发现文化景观是活跃人类劳动的产品,以某种凝固无声的形式存在,景观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社会与经济自然的联系。民族文化景观是本民族人民利用生物圈的土壤、植被和水,还有人类圈的人造物体创造了相互交织的自然文化模式和过程,是人类意识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山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其农业地域类型长期以来引发人们关注。大中村深居山区,在与外界交往中仍保持着其独特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文景观。当然,大中村布朗族在与其周边居住的彝族等少数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风俗的交流出现了民族之间文化生活相互融合与涵化,同时通过经商、与汉族进行通婚等方式,布朗族的文化有一定的汉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关键词:布朗族 大中村 文化景观 文化整合 ? 1、关于大中村的文化区的概述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角,距县城26公里,东至湾甸大河,与昌宁县相望,南接姚关镇,西与甸阳镇接壤,北与木老元乡相邻。地处东经99°14′至99°20′,北纬24°36′至24°41′。(见图1)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始建于一九七四年(当时与现在的姚关镇是一个公社,分出来后单位名称为摆榔公社,后经过几次体制改革,现为摆榔彝族布朗族乡人民政府),属于横断山脉帚形山系中部地峡区,行政区域面积80.4平方公里,境内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2442米,相差1692米。立体型气候明显。地域性和局限性小气候突出。有明显的干湿季,土壤为沙壤、黄壤、红壤、紫色土、胶泥土等旱地土壤,以红土壤为主,均为酸性。 大中村位于摆榔乡东北部,辖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地势呈东低西高偏坡形。全村共有居民471户,总人口1992人,其中特少数民族布朗族1454人,占总人口比例73 2、布朗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文化扩散 3.3名族风俗 4、生态景观 大中村布朗族文化景观是大中村的人民利用生物圈的土壤、植被和水,还有人类圈的人造物体创造了相互交织的自然文化模式和过程,是人类意识和自然环境的结合【12】。景观是活跃人类劳动的产品,以某种凝固无声的形式存在,景观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社会与经济自然的联系【13】。大中村的文化景观主要以建筑、语言、婚俗等方面比较有鲜明特点。而自然景观则主要以林地相间的形态存在。地域类型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由于若干发展条件、生产结构和发展特点相类似地区单元组成相对稳定性的地域单元【14】。大中村地域类型主要以耕作业、农牧业为主杂于各种副业。山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其农业地域类型长期以来引发人们关注【15】【16】,大中村深居山区,在与外界交往中仍保持着其独特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由于该地区布朗族民族文化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地理上的相对隔绝,人们通常把这一地区的民族都视为“相对隔离群体”从历史研究,民族迁徙往往使一些相对隔离民族群体发生经济、文化、甚至血缘交流。民族文化整合、文化人类学、民族学通常称为涵化。已有研究表明历史上该地区民族涵化可以分为三类型: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涵化;汉族融入布朗族文化中;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中。 1、少数民族间的涵化 该地区周边住着彝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之间通过经济、文化、风俗的交流,民族之间文化生活相互融合与涵化。 2、汉族融入少数民族 汉族融入到本地方的布朗族之中,历史上通过经商或部分汉族为了生存进入布朗族居住地区。许多汉族与该地区的布朗族进行通婚,逐渐融入到了布朗族之中,把汉族的生产技术和许多汉文化带入布朗山寨中。 3、少数民族的汉化 布朗族山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对优势,汉族迁入但不占规模,并且进入者多为单身男子,与布朗族通婚融入到布朗族族中,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深受汉族的影响。绝大部分人都会汉族语言,平时都以汉族服饰为主 6、结语 通过深入摆榔布朗族乡大中村进行寻找相关文献、对相关物质景观进行参观、走访等一系列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的参考文献研究发现: (1、由于深居深山,交通闭塞,大中村里的布朗族的自身的传统文化诸如饮食习惯、服饰、节日、民族信仰以及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等保存得都相对较好; (2、摆榔乡的布朗族在与周边居住的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通过经济、文化、风俗的交流,民族之间实现了文化生活相互融合与涵化。特别是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出现了明显的汉化; (3、通过研究认为:摆榔乡的布朗族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做到物质基础设施健全与本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二元化发展,做到吸收外来文化与保存自身文化特点的相统一。 (4、结合本民族特色,搞好民族生态旅游,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 [1]、张
文档评论(0)